成立廣州首支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隊,推動廣州無障礙環境提升;搭建“百企百藝 助殘圓夢”公益藝術項目,實現殘疾人藝術家參與市場化運作良性循環;廣州殘疾人數字科技就業培訓基地揭牌,更多殘疾人能搭上數字技術的快車,實現高質量就業……
5月14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廣州市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主辦的廣州地區第三十一次全國助殘日活動,在廣州殘疾人數字科技就業培訓基地舉行。此次活動號召社會協同聚力,聚焦廣州無障礙環境建設,實現殘障人士多元就業。
活動現場消息,今年,廣州市各級殘疾人工作系統,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要求,聚焦殘疾人“急難愁盼”問題,同步實施微心愿、微志愿,推動殘疾人事業新變化。今年廣州市將對6372戶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提升,廣州市康復實驗學校也將全面竣工,此外廣州還將分批改造社區康園工療站,實現殘疾人兩項補貼的全省通辦和跨省通辦。
落實殘疾人參與無障礙設施試用驗收制度
今年2月,廣州市成功入選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市。為了進一步推動廣州無障礙環境建設,在助殘日活動的現場,廣州市殘聯理事長陳學軍為廣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隊授旗,標志著廣州首支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隊正式成立。
根據2020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廣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廣州市建立了無障礙設施驗收試用制度,公共設施在竣工驗收環節邀請殘聯參加,聽取殘疾人代表的試用意見。廣州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督導隊涵蓋了社會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筑師、律師、社工、媒體、殘疾人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他們將發揮專業知識、社會監督等優勢,落實殘疾人參與無障礙設施試用驗收制度,推動無障礙建設全鏈條、全方位進步。
企業下單開啟藝術助殘新模式
此次助殘日活動,到場觀眾領到的環保袋、手繪本、明信片,圖案均由殘障藝術創作者繪制,并與專業設計師的創意設計結合,既有藝術感,又有設計感,贏得了到場觀眾的一致好評。
廣州市殘聯聯動各企業黨組織,搭建“百企百藝 助殘圓夢”為主題的殘疾人公益藝術平臺,探索殘聯搭臺、社會組織參與、企業對接、市場化運作的藝術助殘新模式。通過“百企百藝”藝術公益平臺對接企業需求,殘障藝術創作者在專業設計師的賦能下,創作出具有市場價值的文創產品,形成長期持續性的藝術增收,實現藝術創作商品化的良性循環。
目前,已經有廣百集團、華潤萬家、奧龍堡集團、諾德機電、合和昌等十余家企業與殘疾人藝術家開啟長期合作。
殘疾人也能做BIM工程師
科技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將改變殘疾人傳統就業格局。在助殘日活動現場,廣州殘疾人數字科技就業培訓基地掛牌成立,該基地是廣州市殘聯與企業合作,進行的殘疾人數字化就業的全新探索,也是殘疾人數字科技培訓、實訓、就業、生活一體化的基地。
走進位于黃埔區中新知識城的數字科技就業培訓基地,經過升級改造的綜合教學樓、實訓廠房、學生宿舍煥然一新,軟硬件設施齊全。
據基地運營負責人介紹,為提升殘疾人就業層次,結合殘障人士自身特點,培訓基地正式開設了適合殘疾人從事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培訓班和軟件培訓班。BIM核心團隊成員全部由殘障人士組成,技術水平得到業內高度認可,其中,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還在活動現場與運營單位簽訂首個《項目合作協議》。今后雙方將在BIM建造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基地學員也有望在數字科技領域市場有一展才華的舞臺和機會。
據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10年,基地計劃培訓2000名殘疾人學員,實現1500名殘疾人學員在數字科技領域就業,就業率達到75%,讓殘疾人深度融入廣州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
隨著平臺的逐步完善,未來,培訓基地還將繼續拓展數字醫療、數字檔案、3D可視化、信息無障礙測試等培訓項目,撬動殘疾人科技創新就業,推動廣州殘疾人創新就業邁上新臺階,打造全國殘疾人就業技能培訓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