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民政廳發布全省兒童福利保障事業發展狀況。近年來,廣東民政部門持續推動困境兒童生活、監護、醫療、教育、康復、安置“六種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持續提高生活保障標準,連續12年將提高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列入省“十件民生實事”,落實自然增長和價格補貼機制。
孤兒上大學 每人每年資助1萬元
省民政廳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共有1.1萬名孤兒、48萬名困境兒童(含3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9萬名農村留守兒童。
廣東各級民政部門切實加強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弱勢兒童群體的關愛,全面提升兒童福利保障水平。
在持續提高生活保障標準方面,2023年全省集中供養孤兒、散居孤兒(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人每月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分別提高至2017元、1359元,比2022年增長了3.5%;此外,對18周歲以上仍在全日制學校就讀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繼續發放基本生活費。
為了不斷拓展救助保障內容,今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集中供養兒童照料護理補貼工作,下撥省級財政資金2970萬元,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加強集中供養兒童照料護理工作。多年持續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2022年累計資助資金500余萬元,共救治孤兒2400多人次。
省民政廳還聯合衛健部門建立兒童福利機構孤殘兒童省級醫療救治“綠色通道”,累計救治重病孤殘兒童5574人次。開展“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2022年以來累計投入福彩公益金3658萬元,資助18周歲以上孤兒就讀全日制高校,每人每年發放助學金1萬元。省民政廳牽頭聯合發改、教育、公安等6部門在全省部署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和教育保障情況摸底排查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按規定納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
全力推進區域性集中養育工作
兒童福利機構建設是加強兒童福利工作的重要載體。廣東積極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
為加強兒童福利機構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省民政廳近日出臺《廣東省兒童福利機構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從機構設置、隊伍建設、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檔案管理、保障與監督等方面,對兒童福利機構全流程閉環管理、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進行了全面細化深化。
同時,省民政廳積極推動兒童福利機構綜合改革工作,聯合16部門印發實施意見,指導全省21個地級市制定實施方案,大力開展兒童福利機構養育、醫療、特教、康復、社工一體化建設,全力推進區域性集中養育工作。
全省已有9個地級市級兒童福利機構完成升級改造,已有47家縣級兒童福利機構向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移交集中供養兒童,42家縣級兒童福利機構轉型開展未成年救助保護工作。
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實現全省全覆蓋
廣東還持續推進省、市、縣、鄉鎮、村居五級兒童關愛服務網絡建設,夯實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力量。
廣東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推動省、市、縣三級158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全覆蓋,推進設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131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站1167個。村居設立婦女和兒童工作委員會13300個,配備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1890名、村(居)兒童主任30025名,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實現全省全覆蓋。2022年以來,指導推動8個地區成功創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示范縣(市、區、旗),數量位居全國第二。
廣東還深入推進“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全省建成1631個鄉鎮(街道)社工站、9218個村(居)社工點,實現全省社工站(點)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2.8萬名“雙百”社工立足鎮街、深入村居,為包括困境未成年人在內的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102萬戶建立服務檔案,協助有需要的服務對象落實應有的福利政策,聯系服務群眾超過1500萬人次,力爭打通未成年人保護“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