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機構的育嬰師是我帶娃的得力助手。”7月25日,在微咪兒童之家的廣州海濱花園業主陳女士,她說,社區的托育機構對業主來說很方便、很省心。
目前廣東為探索構建社會共擔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多措并舉推動各地“幼有所育”的普惠托育服務。據了解,目前廣州市共有嬰幼兒托位6.03萬個,每千人口托位數達到3.58個,已完成備案托育機構223家,這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媽媽們的育兒焦慮。近日,廣州、珠海還成功入選首批全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
大力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因為懷上了二胎,孕晚期很辛苦,去年10月份,陳女士把1歲6個月的大寶送到小區里的微咪兒童之家后才有精力專心養胎。“孩子在這里過集體生活,一個月之后語言表達上提高不少,現在2歲多,大寶能自己吃飯,睡覺也不用哄,回家后還懂得幫我一起照顧8個月大的妹妹。”陳女士由衷地感到幸運,“小區有這么好的托育機構,我省心很多。”
據了解,作為廣東省首批示范性托育機構之一,微咪兒童之家于2019開辦,開設了4個班,2021年6月份最高峰有70多名嬰幼兒。副園長張莉說:“招收的孩子主要來自珠江新城,娃娃們的年齡從1.5歲到3歲不等。”
近些年來,廣東大力投入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廣州市積極開展國家普惠服務專項行動項目,爭取中央資金500萬元,帶動新增普惠托位500個。據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處處長趙祖宏介紹,目前廣州市共有嬰幼兒托位6.03萬個,每千人口托位數達到3.58個,已完成備案托育機構223家,同比增長49%。近日,廣州、珠海成功入選首批全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包括微咪兒童之家在內的17家托育園入選全省首批示范性托育機構。
支持社會力量開辦托育機構
廣東各級政府鼓勵開辦托育機構,支持社會力量辦托,鼓勵采取獨資、合資、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形式,參與托育服務設施改造和建設。不過,目前發展普惠托育仍然面臨著機構服務成本偏高、行業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師資人才緊缺等一系列問題。
“從選址建設到注冊登記再到備案開園要不少時間。”微咪兒童之家創辦人李偉德說,創辦一家托育機構除了適宜的場地、規范的建設、專業的隊伍,還需要過“衛生評價”“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三道關。“我們積累了近十年經營幼兒園的經驗,才有底氣去開設托育機構。在海濱花園的微咪兒童之家面積約有1000平方米,十多位育嬰師,運營成本一個月近30萬元,前期投入300余萬元。得益于小區開發商的大力支持,我們實施的是普惠托育。”
趙祖宏介紹,近些年政府在便捷開辦登記手續上大力支持托育服務發展,實現開辦托育企業一網通辦、一窗通取、零成本最快半天辦結等。同時,通過減稅降費鼓勵發展,有效減輕機構運營成本。
不僅廣州的托育機構不斷增多,2023年,“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新增托位1.6萬個”也被納入深圳市十項民生實事項目和深圳市政府重點工作。深圳市衛生健康委表示,到2025年,每個社區均有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托育服務的機構,打造優質的“15分鐘托育服務圈”。
據統計,目前全省有1100余所幼兒園開設托班,在托幼兒2.4萬人。趙祖宏說,全省以推進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為契機,注重2-3歲幼兒階段和3-6歲學前教育階段課程銜接。推進托幼服務一體化,爭取到2025年托幼一體園所在公辦幼兒園總量中占比不低于50%。
加強托幼機構人才隊伍建設
把孩子放在托育機構,家長最關心的是育嬰師是否專業,對孩子的照護是否細致?在這一點上,微咪兒童之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我們這里的老師有一部分是拿了學前教育教師資格證的老師,一部分是從各個技師、技工學校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畢業的育嬰師。”李偉德說。
據了解,全省加強托幼機構的人才隊伍建設,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14所本科院校共有20個托育專業入選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廣州市指導市、區屬11所中職學校開設幼兒保育專業,1所中職學校開設嬰幼兒托育專業,每年培養近2000名嬰幼兒照護人員,在校生約5000人。持續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全市共91家民辦職業培訓機構開展保育師和育嬰員職業技能培訓。此外,全省122所技工院校開設幼兒教育、護理等相關專業,在校生6.5萬人。江門市新會技師學院等學校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護理專業被先后評為省級重點、特色專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育嬰師的流動性也比較大。李偉德表示,育嬰師的再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育嬰師的主要職責是育兒,既不同于保姆,也不同于保育員,必須經過國家規定學時的培訓,全面掌握0-3歲嬰幼兒的生理、心理成長發育的專業知識,掌握不同年齡階段嬰幼兒的言行、思維和情感方式,懂得與嬰幼兒相處和溝通的技巧,能夠適時地開發嬰幼兒的自身潛能。“這些不僅僅在學校里學習,還需要通過培訓、繼續教育等加以提高,希望政府能夠多提供一些這樣的培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