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 > 民政信息公開 > 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

廣東用心用情用力推進長者飯堂建設

時間 : 2023-11-27 10:22:41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中午時分,惠州市惠城區惠民九如康養中心長者飯堂熱鬧起來,老人們陸續拎著保溫袋、拿著飯盒來到他們的“老地方”。豬肉炒豆角、胡蘿卜燉鴨、蒸水蛋、菜心……飯菜的香味彌漫在寬敞的大廳中。

  “這里環境很舒適,飯菜種類多,葷素搭配,軟硬適中,很適合我們老人。”一名前來就餐的八旬老人樂呵呵地說。

  民以食為天。吃飯、吃好飯,是老年人及其家庭普遍關心、關注的高頻民生需求。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廣東以老年人服務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長者飯堂建設。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實踐,推動老年助餐服務網絡逐步完善、服務內涵不斷擴展、服務載體持續強化。截至目前,我省長者飯堂數量達2836家。越來越多老人在家門口就能吃到熱乎飯,體會到幸福滋味。

  強化政策支撐

  將助餐服務納入基本養老服務清單

  為了讓老人食有所依、老有所樂,廣東將深化推進長者飯堂建設作為主題教育為民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來抓。今年先后召開長者飯堂建設專題部署會、工作調度會以及粵東、粵西、粵北片區推進會,交流經驗做法,促進部門聯動,推動精準發力。各級養老服務部門間聯席會議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研究并推動解決長者飯堂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省“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將長者飯堂建設工作納入督查事項內容清單。

  今年10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將老年助餐服務納入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省民政廳牽頭研究起草《廣東省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已向相關部門征求意見,擬報省政府同意后聯合印發。同時,省民政廳計劃制定《老年助餐服務規范》,為全省長者飯堂建設提供指引。

  以上率下、層層帶動,在全省“一盤旗”統籌規劃下,各地市通過制定專項方案、完善配套政策、發布規范標準等方式,不斷強化長者飯堂持續發展支撐體系。

  今年9月,中山印發《中山市“香山長者飯堂”建設行動方案》,細化“香山長者飯堂”各項建設和服務標準,制定《中山市香山長者飯堂示范創建指引》,鼓勵各鎮街積極申報示范創建。

  珠海明確公益化與市場化發展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確定全市首批8處長者飯堂提質增效示范點,逐步通過市場擴容提高長者飯堂助餐供給和服務質量。

  韶關將長者飯堂建設納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中的“一老一小”專項工作,在運營經費上實行“政府補一點、村集體籌一點、配餐企業讓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多元籌措機制,力爭年內在全市105個鎮街全覆蓋。

  設計合理、配套完善、標準嚴密……一張長者飯堂建設的政策保障網正不斷織牢織密。

  創新特色做法

  村干部和社工送餐到家

  “飯菜來了,今天吃豆腐豬肉!”一輛載滿飯盒的摩托車停在了80歲老人盧亞云的家門口。來給老人“送外賣”的,是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的社工。

  連樟村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年輕人也早出晚歸,家中高齡老人如何解決午餐成為一件麻煩事。后來,連樟村老年樂膳館正式“開業”,每個工作日為村中100多名7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午餐。路途較遠不能堂食的,就由村干部和社工送餐到家。

  在廣東,長者飯堂已經成了老人身邊隨處可見的“溫暖所在”。各地堅持公益性定位、專業化運營、社會化參與、體系化建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因地制宜,積極行動,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老年助餐創新做法。

  “在我們這,老人只要符合相關條件,最低只需花2元,就能買到有肉菜湯的一餐,非常實惠。”江門市新會區彩虹社會工作綜合服務中心長者飯堂項目負責人鐘佩華介紹,最近,他們還推出了不同的套餐,在物美價廉的基礎上,滿足老人個性化的需求。

  江門市民政局養老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江門作為僑鄉,僑資豐富,慈善基礎較好。因此江門積極引入慈善公益資源,為長者飯堂建設提供多元資金籌措渠道。如新會區制定相關方案,在區財政對長者飯堂給予建設、運營補助的基礎上,積極爭取當地知名慈善企業支持,以企業品牌冠名方式支持長者飯堂建設運營。

  在越來越多地市,長者飯堂建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機制,結出了累累碩果。

  廣州堅持落實制度化、布點社區化、籌資多元化、運行社會化,推動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老年助餐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深圳推出分層次、多項目的補貼措施,4年來發放長者助餐補貼3800余萬元,覆蓋全市約18萬老年人,占全市戶籍老年人總數的42%。

  湛江倡導社會各界資助長者飯堂相關項目,各縣(市、區)民政局結合星級養老服務中心(站)創建,推進長者飯堂建設。

  提升建設規范化水平

  手機可查看助餐全過程

  早上9點多,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街道眾涌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傳來了手指操的聲響,手掌向下彎曲、撞擊虎口,左拳擊打右掌心……伴隨而來的還有老人歡快的笑聲。在養老服務中心,老人不僅可以享受到送餐配餐等服務,還能參加書法、曲藝、手指操等各種文體活動,生活變得熱鬧豐富起來。

  佛山的做法并非個例。全省各地正通過不斷拓展長者飯堂的服務功能,將其打造成老年人社交、娛樂、休閑的溫馨港灣。同時,加強長者飯堂全過程管理,采取持證經營、食材溯源、明廚亮灶等標準和措施,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強科技賦能,通過網絡訂購、智能識別、無感支付、人工輔助等方式,開展適老化場所改造,讓老人體驗更加便捷。

  在肇慶,長者飯堂建設實施“申請人承諾制”,大力推進“明廚亮灶”建設,逐步鋪開“大配餐+視頻監控”服務,管理人員和助餐服務對象可以通過手機APP查看助餐(大配餐)全過程。

  在汕頭市龍湖區,當地推行“1+N”融合模式,打造集“養醫康護、食學樂為”的“一條龍”社區養老服務,在全區形成“區級—街道—社區—小區—家庭”五級聯動的“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網。

  “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通過制定標準、選樹示范、政策引導等方式,不斷提高長者飯堂建設規范化水平。”廣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的目標是把助餐服務覆蓋到有需求的老年人,統籌利用現有資源與按需適度新建相結合,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10—15分鐘、外圍城區20—25分鐘”助餐服務圈。預計到今年底,全省長者飯堂數量將增至3000家。同時,省民政廳要求各地市根據老人不同情況分類施策,并通過給予供給主體支持優惠政策等方式,降低助餐成本,推動服務普惠。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