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社工的幫助下,佛山市三水區云東海街道76歲的特困對象陳明(化名)通過申請“筑夢家”房屋修繕項目用上了新廁所。
據悉,陳明與患有視力二級殘疾的兄長和患有精神二級殘疾的嫂子同住,由于家中沒有廁所,他們日常只能使用遠處的公廁。
云東海街道社工站社工入戶了解情況后,協助其申請“筑夢家”房屋修繕項目修建廁所,另外還鏈接社會資源幫助他們購買殘疾人輔助器具,定期開展節日慰問、上門醫療等服務,解決日常生活困擾。
這是云東海街道社工站鏈接社會資源精準幫扶困難群眾的縮影。據悉,云東海街道共有兜底民生服務對象862人,其中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50戶71人、特殊困難老人28人、殘疾人723人及困境兒童40人。
這些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普遍存在物資、醫療、居住環境改善、心理關懷等服務需求。自“雙百工程”啟動以來,云東海街道社工站積極搭建“慈善+社會救助”機制,撬動慈善力量關愛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參與社會救助服務,有效地解決群眾復雜多樣的需求。
云東海街道社工站負責人介紹,在工作中,社工擔當起資源籌措者的角色,探索出“鏈接、梳理、盤活、維系”撬動社會資源的實踐路徑,讓資源真正發揮“1+1>2”的服務效能。
服務過程中,社工站積極發掘擅長書法、繪本、手工、烹飪等技能的社區居民,讓這些社區能人成為重要的人力幫扶資源。此外,制作服務對象分布圖和資源資產地圖,全面摸查轄區慈善組織、學校、醫院、企業、愛心商家等潛在服務資源,促進政府內部資源高度融合。
社工站還建立“一人一檔”制度精準識別服務對象及其需求,以紅色、黃色、綠色進行分級分類,按照每月、每季度、每半年的頻率進行跟進探訪。
針對社會救助對象,社工站鏈接資金支持、物質幫扶、政策宣傳、房屋修繕等資源,開展心理關懷、節日慰問、上門醫療等服務。
針對殘疾人,社工站注重鏈接醫療救助、身體康復、輔助器具使用等資源,開展就業輔導、社會融入等服務針對困境兒童群體,社工站會注重鏈接助學、教育等資源,開展社會融入、多元能力發展、親子關系提升等服務。
針對困境老人,社工站注重鏈接物質幫扶、適老化改造、醫療服務資源,開展政策宣傳、智慧助老、健康提升等服務,使不同群體獲得更精準、更細致的專業化服務。
云東海街道社工站運用上述路徑鏈接市、區、街道三級公益慈善資源為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提供房屋修繕、適老化改造、醫療救助、節日慰問等,鏈接愛心企業為社工站捐贈方便日常探訪的電動車,為對象捐贈米、油、面等日常生活慰問品,為殘疾人捐贈輪椅、便廁椅等輔助器具。
截至目前,云東海街道社工站累計鏈接社會慈善資源超120次,惠及超1000人,總價值近50萬元,充分發揮資源整合的作用,破解社會資源不足的困境,實現“人找慈善”向“慈善找人”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