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安委辦省應急管理廳繼今年6月7日印發《關于全面推行“一線三排”工作機制的通知》(粵安辦〔2020〕74號)后,8月2日又印發《廣東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一線三排”工作指引》(粵安辦〔2020〕107號,以下簡稱《指引》),加快推進“一線三排”機制建設,逐步建立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長效機制。省安委辦省應急管理廳對《指引》解讀如下。
一、為什么要推行“一線三排”?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全生產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反復強調要管控風險、排查隱患。在去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要針對安全生產事故主要特點和突出問題,層層壓實責任,狠抓整改落實,強化風險防控,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但是,一些企業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上搞形式、走過場,導致事故不斷,甚至同類事故反復發生。究其原因:一是安全紅線意識淡薄。追求“金錢至上、效益第一”而不是“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要錢不要命。有的認為安全生產是小事,覺得小事當大事抓,小題大做。有的發生事故后竟然清理現場,蓄意瞞報。二是隱患排查走過場。看不到風險、查不出隱患。有的企業主要負責人在發生事故后仍不知道本企業的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情況。三是隱患辨識能力差。分不清輕重緩急,隱患排查出來后辨識不出哪些是重大風險隱患,哪些是一般風險隱患。有不少企業主要負責人對本企業的重大風險、重大隱患是什么“心中無數”。四是隱患治理搞形式主義。有的只排查不整治,有的隱患治理慢慢來。對一般隱患,沒有及時消除和整治,以致小患成災、小火亡人。對重大隱患,既不編制治理方案,也沒有采取臨時性的事故預防措施,一邊治理、一邊出事。
省安委辦省應急管理廳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中找到了“金鑰匙”。必須堅守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從思想根源上樹牢“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必須堅決反對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上搞形式主義的行為,真查、真改、真落實,切實從根本上、源頭上降低事故發生的幾率,牢牢守住不發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線。
二、什么是“一線三排”?
“一線”是指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安全生產紅線。
“三排”包括事故隱患的排查、排序、排除,這是多年實踐的科學總結。排查是組織安全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對本單位的隱患進行排查,并按隱患等級進行登記,建立隱患信息檔案的過程。排序是按照隱患整改、治理的難度及其影響范圍,分清輕重緩急,對隱患進行分級分類的過程。排除是消除或控制隱患的過程。
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基礎上,“一線三排”進一步強調紅線意識和隱患排序,就是要解決近年來事故中集中反映出來的一些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一線從業人員無知無畏、不管不會、非法違法等問題,切實見到事故預防的效果。
三、如何堅守安全生產紅線?
安全意識是安全生產的總開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落到具體的行動上。一要在辦公樓前或其他重要場所設置安全生產宣傳欄,二要在作業現場懸掛安全生產宣傳標語。重點是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及懸掛“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生命重于泰山守住安全底線”“安全生產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等宣傳標語。《指引》附件列了一部分安全生產宣傳標語供參考。
四、如何全面排查隱患?
排查關鍵是要做到全員、全覆蓋,解決看不到風險、查不到隱患、不把隱患當回事的問題。一要落實責任。主要負責人是隱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責任人,其他負責人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抓好管轄范圍內的隱患排查。二要建章立制。包括從主要負責人到一線員工的隱患排查工作體系,以及涵蓋組織機構、工作職責、資金保障、閉環管理、記錄臺賬、報告通報、考核獎懲等在內的隱患排查制度,確保隱患排查有章可循。三要組織培訓。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一線員工等各個層級組織有針對性地培訓,提高風險隱患的辨識能力和隱患排查的準確性。四要做好計劃。科學編制隱患排查計劃,及時、準確、全面記錄排查情況,做到不打亂仗、心中有數。
五、如何科學排序隱患?
排序關鍵是要分清輕重緩急,解決不把隱患當事故、隱患整治慢慢來以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問題。這是“一線三排”的重點和難點。一要制定標準。鼓勵生產經營單位建立本單位隱患分級分類標準,作為本單位隱患分級分類的依據,不搞“拍腦袋”決策。目前,大部分行業領域都建立了隱患分級分類的標準。二要分級分類。所謂分級,主要是指分好層級,各級管好各級的事。如大企業可以分為班組級、車間級、分廠級、廠(公司)級,中小微企業可以根據本單位實際進行分級。所謂分類,主要是指基礎管理類和現場管理類。三要分好等級。隱患通常分為一般隱患和重大隱患。簡單來說,就是一般隱患后果沒那么嚴重且容易整改,而重大隱患后果嚴重且整改難度大。對重大隱患的判定是排序的重點。四要用好信息化。就是可以對排查出的隱患進行統計分析,查找習慣性或群體性隱患,有針對性的改進管理措施。從實踐來看,信息化最實用的效果之一,就是可以及早發現習慣性違章,及早消除事故隱患。
六、如何有效排除隱患?
排解關鍵是要把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解決只排查不整治、搞形式主義的問題。一要分級負責。隱患治理通常遵循分級分類、閉環管理的原則。班組級、車間級、分廠級、廠(公司)級隱患,由相應級別的單位負責人組織治理。其中,重大隱患必須由主要負責人組織治理。二要精準施策。隱患治理的目的是消除或減弱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有害因素,有效防范遏制事故發生。通常,隱患治理包括工程技術和管理兩方面的措施,在搞清楚隱患產生的技術或管理原因后,再對癥下藥。三要萬無一失。對一般隱患,在不要求停產停業的情況下,可要求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對重大隱患,事前必須制定詳細的整改方案;事中必須采取臨時性的防范措施;事后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或委托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評估,經評估達到安全生產條件的,經監管部門審查同意后方可恢復生產或經營。
七、如何確保“一線三排”取得實效?
對企業,一是依法建立“一線三排”責任制、考核獎懲制、通報督辦制,鼓勵和激勵從業人員積極投身“一線三排”,約束和懲戒在“一線三排”上搞形式、走過場的行為。特別是要依法定期向本單位從業人員通報“一線三排”情況,接受監督,防止久拖不改。二是鼓勵企業委托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專業指導,保證隱患排查全面性、排序科學性、排解有效性。三是鼓勵企業建立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并與監管部門的信息系統對接,實現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報。
對部門,要求及時總結經驗,借鑒化工行業特殊作業“四令三制”等做法,拿出本行業領域事故預防的實招硬招,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