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化工園區、油罐車爆燃等涉及危險化學品的事故引起人們關注,秋冬季節天氣干燥,如何防范化解安全風險?
近日,省應急管理廳主辦“安全生產南粵行”采訪活動透露,作為危險化學品生產和消費的大省,今年開展危化品安全專項整治以來,廣東關閉注銷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55家、經營企業133家,強力淘汰退出了一批“小散亂差”企業,堅決防范遏制生產安全事故。
年底前1307家危化品生產企業全部在線監控
在位于東莞的立沙島應急救援基地,危險化學品專職救援隊伍正開展油罐泄漏緊急救援的模擬演練。
隨著隊長一聲令下,救援隊員們迅速出動,高壓水槍噴出的水幕騰空而起,對油品泄漏現場進行封鎖和警戒,并有效稀釋泄漏揮發物;偵檢查明事故情況后,救援隊決定帶壓堵漏;成功處置后,隊員再通過洗消帳篷去除防護服上殘留的危化品。
立沙島位于珠江出海航道要沖,面積約13.2平方公里。立沙島精細化工園區作為華南地區重要的化工倉儲集散和生產基地,平均每天化工品存量約130萬噸,大部分獲存物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
為了加強園區內安全生產的防范和救援工作,立沙島應急救援基地內構建了園區、企業二級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具備了應急檢查、隱患排查以及事故初期的警戒、偵檢、物料轉輸、堵漏、人員搜救等應急救援處置能力。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專職隊隊長布敬駒說,“為了保障園區內發生事故后可以馬上開展現場救援,我們都是一年365天、24小時都有人在這里值班。”
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廣東扎實推進保留31家化工園區的安全整治,并明確化工園區年底前全部落實封閉管理。目前,廣東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已接入了全省381家重大危險源企業的溫度、壓力、液位、可燃(有毒)氣體報警等關鍵物聯網感知監測數據,接入實景3D建模,實現了實時監測、自動預警與企業同步,短信推送預警信息督促企業及時處置。
廣東還將監測預警系統監控范圍擴展至其他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目前已完成1060家企業監控數據接入,年底前全省1307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全部實現在線監控和可視化管理。該系統成為第一批10個2020年廣東省政務服務創新案例之一。
全省381家重大危險源企業專項檢查全覆蓋
隨后,中海油銷售東莞儲運有限公司、廣東麗臣奧威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組織參觀了企業如何通過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和全自動系統控制,對公司內的危險化學品進行儲存和報警檢測。
“我們通過DCS控制系統對工業控制中心線設置了上限和下限,如果超過了這個警戒線,系統會自動報警,提醒操作人員及時修正。”廣東麗臣奧維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湛建軍介紹,根據公司工業特點自主研發的DCS系統可以對廠內進行全數據檢測,有效防止了事故的發生、降低事故帶來的危害及影響。
東莞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嚴格控制準入制度,同時對“小散亂差”企業進行整治,設立安全生產信息公示牌,實行隱患公示制度,對于存在安全事故隱患的企業要求責令改正、限期整改,無法整改的企業則進行清理或關停;通過引導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專題培訓,替換安全等級更高的生產材料,開展多輪安全專項整治活動。
省應急管理廳介紹,今年,省應急管理廳聯合省消防救援總隊開展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的專項檢查行動,完成了全省381家重大危險源企業、802處重大危險源專項檢查全覆蓋,對檢查發現的2786個隱患問題、42項重大隱患全部實行督辦整治、跟蹤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