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惠州石化生產情況如何?負荷率怎么樣?”在省應急管理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廣東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與危化品企業連線,抽查企業生產運行情況。屏幕對面,企業負責人匯報了各項指標,運轉正常。
同樣在指揮中心,廣東省“兩客一危一重貨”重點車輛監測預警融合平臺界面上,省內外在粵運營的76萬輛重點車輛衛星定位數據和4.96萬輛“兩客一危”車輛智能監控視頻數據實時顯示,司機一旦有不安全駕駛行為,車載設備會第一時間發出提醒。今年起,廣東要打一場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的攻堅戰,這套系統可以派上大用場。
而在清遠迎咀赤獅坑村,46戶村民搬進了嶄新的安置房。“沒想到可以這么快住上新房。”63歲的村民謝國新感到很滿意。去年他們的家園因為泥石流倒塌,短短半年內,新家就已經落成。
這背后是廣東防災減災能力持續提升,在不同領域推出“硬招”“實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交出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對危化品生產企業實現100%監控
年均5.3個臺風、22場暴雨洪水,冬春連旱十年五遇;森林覆蓋率58.66%,全年防火特別防護期長達7個月;廣東還是危化品生產和消費大省,有1.2萬多家各類危化品生產經營單位;與此同時,廣東有57座尾礦庫,而尾礦庫事故危害在世界93種事故危害中列第18位……
作為經濟大省,廣東安全生產風險防范與自然災害防治壓力并不小。廣東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筑牢安全防線。科學應備、時時應變則是這其中的關鍵。
2020年5月21日至6月20日,全省遭遇四輪“龍舟水”,雨強雨量歷史罕見,廣州、清遠等地發生山洪地質災害。
得益于科學的預判和省、市、縣、鎮、村五級聯動的精準調度,各地開展了多場雨夜大轉移——廣州市梯面鎮把全鎮5582人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清遠市源潭鎮迎咀村災前轉移55人、西坑村災前轉移84人、韶關市烏石鎮流坑村災前轉移42人。
聚焦防范化解危化品系統性安全風險,全省26個化工園區,100%落實封閉化管理;對1209家危化品生產企業,100%實施在線監控和可視化管理;全省185家涉及重大危險源的危化品生產企業,有166家進駐化工園區,入園率達到90%。
聚焦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廣東全面推行安全生產“一線三排”,嚴格執行化工企業特殊作業“四令三制”、動火作業“三個一律”、有限空間作業“七個不準”、高空作業“五個必須”、危大工程“六不施工”、漁船安全生產“六個100%”、海上砂石船“六禁”等實招硬招,精準防范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
大數據等應用貫穿治理全鏈條
“要集中救援力量,盡快搶修道路,恢復供水供電!”2020年6月上旬,清遠市佛岡縣湯塘鎮遭受特大暴雨。省應急指揮中心大屏幕上,通過VR技術實時建模,受災地區山體滑坡、道路中斷等情況一目了然,省應急管理廳主要負責人可以實時遠程指揮搶險救援。
在做好應備、救援的過程中,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令廣東防災減災、保障安全生產如虎添翼,科技手段已成為廣東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制勝一招”。
以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為例,目前已有365家重大危險源企業的監測監控數據和1209家危化品生產企業監控數據接入。通過對重大危險源企業的溫度、壓力、液位、可燃或有毒氣體報警等數據進行監測,實現了動態分析風險和自動預警。
2020年1月14日,珠海長煉石化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裝置區發生泄漏爆燃事故,危化品監測預警系統與長煉公司DCS系統同步采集到事故裝置周邊可燃氣體超高報警信息并自動推送,距離事故第一次閃爆提前了39秒,長煉公司自動化控制系統啟動,安全聯鎖、緊急停車措施動作,提示現場人員緊急撤離。因為響應及時,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
而在地質災害防治中,大型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存在威脅人數多、影響范圍大的特點,對其監測同樣一刻不能放松。
截至2020年,廣東已經實現對465處大型以上隱患點災險情實時監測,做到及時精準預警預報。2020年全省共組織完成1244戶村居避險搬遷,12698名群眾免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
面對道路交通事故這一安全生產的“頭號殺手”,接下來,在推進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的工作中,大數據等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將貫穿治理全鏈條,在人、車、路、企、救等各個環節全方位賦能。
形成跨部門協作應急管理體系
“應急管理部門是綜合統籌部門,不僅要有令必行,更要主動擔當。”2020年9月29日下午,一艘裝載2萬多噸砂石的運砂船在陽江市附近海域翻沉。省應急管理廳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處處長黃德澤被調派趕赴現場,連夜協調當地政府、省海事局、南海救助局等單位研究救援方案,奮戰到救援結束。
作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主管部門,廣東省應急管理廳承擔省應急委、省安委會、省減災委、省三防總指揮部、省森林防滅火指揮部、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簡稱“三委三部”)的日常工作。
黃德澤介紹,以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為例,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處承擔地震災害、地質災害兩大災種應急救援和指導防治等職能,監測預警、響應發布、物資保障、救援隊伍等則由各處室按分工負責。
四川涼山突發森林火災后,廣東第一時間調派直升機千里馳援;江西永修遭遇洪澇災害后,廣東又派出人員和大功率排水搶險車輛響應支援……統分結合,握指成拳。長期以來,廣東已經形成了一套跨部門協作的高效應急管理體系,應急管理部門綜合統籌優勢和行業監管部門專業監管優勢同頻共振,不僅下好全省“一盤棋”,更做好準備隨時響應全國“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