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的岐嶺橋真好!走親訪友都方便多了。”隨著2022年春運的到來,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榮貴村又熱鬧了起來,返鄉的村民紛紛對嶄新的岐嶺橋贊不絕口。
過去的岐嶺橋,由于“超齡限載服役”不能適應現代交通荷載的要求,嚴重影響了周邊群眾的出行。去年,完成改造后的岐嶺橋保留了歷史風貌,安全實用又美觀,成為岐嶺河上的亮麗風景線。
長期以來,農村公路是廣東道路交通安全關注的重點。在全省建成18.3萬公里農村公路的基礎上,廣東緊盯“橋”的環節,發力農村公路橋梁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將“全面推動343座農村公路橋梁安全改造”列入2021年廣東十件民生實事。
去年,廣東交通部門創新危舊橋改造建設總承包管理模式,推行數字化危舊橋改造工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高質量完成545座危橋的安全改造任務。
“單兵”變“共治”??危橋建設總承包技術標準全統一
惠州市溪聯村老高家里有一片荔枝園,每年豐收的時節也是他最頭疼的時候。“一旦下雨,洪水要來,村口的獺子橋車走不了,連人都走不了,搶收都來不及。”老高說。
獺子橋是溪聯村數千村民往返公莊鎮的唯一通道,由村集體集資建設,經過40載歲月的洗禮,早已不堪重負,被專業機構評定為四類危橋。
這樣的危橋主要分散在粵東、粵西、粵北的偏遠地區,成為道路交通安全的一大風險。以前,廣東危橋改造工作主要由地方各自實施開展。由于地方財政等資金相對緊張,危橋改造實施進度慢,部分危橋改造工期嚴重滯后。加上各地技術標準不一樣,完成質量參差不齊。
為了加快消除安全隱患,保障農村交通安全,高效、保質保量地完成危橋改造工作任務,廣東交通部門創新采用省集中改造建設總承包“交鑰匙”工程管理模式,將分散在粵東、粵西、粵北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公路危橋分別打包,通過公開招標擇優選取建設總承包單位統一實施改造工程。總承包單位按照全省統一的建設標準,進一步優化建設方案,控制工程造價,組織開展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等工作,大大減少了前期審批、設計、施工和監理招投標等工作的時間。
同時,制定統一技術標準,“三步走”確保打造“安全橋”“放心橋”“精品橋”。第一步,明確危橋評判標準。廣東交通部門將兩類橋梁作為重點改造對象,即把主要構件有大缺損或影響承載力的橋梁判定為四類橋,把主要橋梁結構存在嚴重缺損危及橋梁安全的橋梁判定為五類橋。第二步,明確危橋改造方案和改造完成評判標準,并據此組織制定了危橋改造設計標準圖,編寫了檢測與評定及標準化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更好地指導我省農村公路橋梁改造實施工作。第三步,建設總承包按照設計指南等技術標準組織實施。
經過近一年的建設,獺子橋在“單改雙”之后全新投入使用,以人為本、安全至上,還設置了人行道,方便村民出行、孩子上學。
如今,像獺子橋這樣的農村新橋遍布粵東、粵西、粵北各地。據悉,至去年底,我省已經有545座危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完工、質量檢測合格和具備通行條件的改造目標,且寬度基本達到縣道不低于8.5米、鄉道不低于7.5米、村道不低于6.5米或不小于原有橋梁的寬度,而且基本上實現了雙向通行。
“人工”+“智能”??研發動態監控系統制度保障上下聯動
現在,打開廣東農村公路危舊橋梁管理手機APP,全省危橋改造工程的推進情況即時掌握、一目了然。
危橋改造面臨工程分散,時間緊、任務重等難題。為了嚴格把好質量關,實時動態、高效精準掌握危橋改造工程推進情況,廣東交通部門發力“人工”+“智能”,一方面組織省內安全技術專家和獲省級“平安工地”典型項目的建設管理人員到粵東、粵西、粵北等地方開展幫扶指導,提高縣級農村公路建管監管人員專業水平;另一方面,通過組織質量檢測機構定期到各地開展橋梁質量安全檢測,在原有橋梁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研發農村公路危舊橋改造項目管理系統和手機APP,實時動態、高效精準掌握危橋改造工程推進情況。
此外,在危橋改造過程中,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各部門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確保高效快速推進工作。省級層面,通過制定了《廣東省公路橋梁安全保障和危舊橋梁改造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從加強資金保障、養護監管、質量監管、部門協調、橋區管理、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部署,實行“一月一調度”的工作機制,確保危橋改造工作高效扎實推進。地方層面,各地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專門成立了危舊橋協調工作組,收集原有橋梁資料,協調征地拆遷等具體工作,并認真履行建設過程中的監管職責。
“2021年全面推動農村公路橋梁安全改造的任務圓滿完成后,我們還將落實農村公路縣、鄉、村三級‘路長制’,探索建立‘建設養護一體化’模式,高品質養護好農村公路和橋梁。”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賈紹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