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消息,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印發了《深圳市市場監管系統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鏈條監管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探索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鏈條監管。
《指導意見》立足全局,充分發揮深圳市市場監管系統監管職能全覆蓋的獨特優勢,統籌各環節、各關鍵領域任務,探索全鏈條監管,力求形成監管合力,保障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
《指導意見》指出,深圳市是食用農產品主銷區,絕大部分食用農產品為外地輸入。深圳市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應以流通環節為重點,從源頭抓起,融合發揮監管力量,促使監管效能最大化。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從源頭抓起,強化種植養殖、屠宰等生產環節監管。強化土壤質量保護與污染治理,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推動建立完善食用農產品追溯信息系統;做好種子管理工作;強化屠宰監管工作;做好生鮮乳生產監管;建立健全深圳市菜籃子基地市、區共管工作機制,強化對市外供深農產品基地的外延監管;探索將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用地納入農業設施用地范圍。二是充分發揮抽檢作用,強化流通環節監管。探索完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聯動機制,加大檢測力度,高頻次監控深圳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嚴格執法;強化市農檢中心的檢測技術權威機構作用,監督社會檢測機構合規運營,引領農產品檢測行業發展;充分發揮“一街一車一室”的作用,全面覆蓋各經營位點;狠抓專項治理,針對抽檢發現問題認真部署開展各專項行動,形成工作閉環;三是把好餐飲消費關,持續抓好餐飲環節監管。加強與相關單位的協調溝通,共同筑牢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防線。
《指導意見》提出,要創新工作模式,完善長效機制,促進農產品品質提升。具體舉措有:深入推進“圳品”模式,探索多方共贏的食用農產品品質提升之路;抓好農業龍頭企業監測,切實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探索建設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整合各部門追溯系統;建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后長效管控機制,為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硬件保障;做好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運營,落實進口冷凍食品和冷鏈物流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