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全國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側改革現場經驗交流會在上海舉行。會上,佛山獲得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授牌。此次入選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城市共30個,其中東部地區9個。而佛山是廣東省唯一入選的城市。東部、中部、西部獲得示范區創建驗收結果優秀等級的城市共9個。其中,東部地區有5個,佛山位列其中。
2015年8月5日,佛山正式獲得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成為本批廣東省唯一入選的城市。在示范區創建過程中,佛山以建設更具品質的文化導向型城市為總統籌,建章立制,銳意創新,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佛山市已初步建成“網絡完善、運行高效、供給豐富、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其中,市、區、鎮(街)、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總面積從2015年152.67萬平方米上升到2017年193.34萬平方米,每萬人均公共文化設施建筑面積達2525.11平方米,處于全省地級市前列。全市6所區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和6所區級以上文化館100%為國家一級館,覆蓋市、區兩級。同時,32家鎮街文化站100%為省特級站。此外,佛山建成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733家,村(社區)覆蓋率達100%。
佛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佛山示范區創建工作呈現出幾大亮點。具體而言,佛山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到位,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堅持“黨建引領、文群共建”機制,深入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同時,佛山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增強了公共文化機構活力,佛山市圖書館法人治理機構改革實現“局長放權、館長讓權”,順德區文化藝術發展中心法定機構改革實現“去行政化”運作,九大場館成立佛山市公共文化設施聯盟,實現共建共享、互聯互通。課題研究針對性強,成果轉化取得了實效,立足佛山實際,開展“制造業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課題研究,推進產業園區、企業及產業工人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
此外,佛山積極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并形成模式,使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更加多元,形成“社工+義工”、市民館長、文化中樞、鄰里圖書館等創新模式。佛山還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有效促進了服務效能的提升,建設“佛山文化云”,跨界融合打造數字服務平臺,實施數字文化服務工程,建成智能圖書館177家,全方位提升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是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的一項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根本目的是推動各地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典型經驗,示范帶動全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