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骨一敲淚朦朧……”11月5日晚,具有濃郁漁歌特色的音樂響起,大型原創民族歌劇《紅流澎湃》在廣東藝術劇院隆重首演。
《紅流澎湃》作為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之一,由南方歌舞團有限公司重點打造和推出,是廣東省首部原創民族歌劇。
該劇薈聚國內一流主創團隊,挖掘整理彭湃烈士領導海陸豐地區農民運動這一紅色革命事件,力求打造出一部革命主題鮮明、形象飽滿、敘事風格明快的紅色歌劇精品。
編劇游暐之介紹,在創作時,不希望塑造臉譜化的人物,而是抓住故事和情感,通過親情、愛情和戰友情,塑造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可親可敬、有情懷且接地氣的彭湃。
劇中呈現了彭湃作為家族一員、丈夫、農運領導人的不同角色,通過時空轉換予以多維立體展現。以倒敘形式開場,劇目以彭湃在獄中與母親跨時空回憶為始,漸次引出彭湃辭官、走近農民、燒掉自家的田契還地于民、號召十幾萬農民加入農會、開展轟轟烈烈的農會運動等歷史事件,再現了這位“農民革命大王”傳奇而感人的英雄事跡。
音樂是歌劇的靈魂。“廣東的原創作品,一定要有廣東音樂的元素。”該劇作曲杜鳴介紹,該劇在整體恢宏的音樂氣勢上,又加入了汕尾漁歌元素,極具地域特色。
《紅流澎湃》中,詠嘆調與詠敘調相結合,流暢的曲風和歌詞,推動了情節的起承轉合。這正是創作者想呈現的“作品完整性”,而并非歌曲聯唱。
女主角、青年女高音歌劇演員劉洺君認為,這部作品的音樂“剛性很強”,但她所扮演的彭湃妻子蔡素屏的唱段,是一股清泉,帶給人平靜溫暖。她這樣理解蔡素屏這一角色:“她受丈夫影響,也改變了封建迷信思想,解放小腳,學文化,投入到革命。她是在舊時代努力成長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