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遭遇強降溫,但廣州的新年文化活動熱度不減,各大公共文化機構推出的各種展覽、講座、親子活動誠意滿滿,觀眾也大為捧場。無論在“需求端”還是“供給端”,這都是一個很棒的“文化新年”。
精品展覽引市民“打卡”
圖書館方面,廣州圖書館元旦假期共接待讀者訪問12290人次,外借文獻51835冊次,舉辦各項讀書活動11場,參加活動478人次;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接待進館讀者28200人次,外借文獻31070冊;舉辦活動10場,3788人參與活動。白云區圖書館、白云區文化館聯合承辦的“漫繪閱讀·幸福多重奏”第十七屆中國動漫金龍獎少兒美術創作交流活動優秀作品展里,小作者們用畫筆描繪時代,表達了對幸福的理解和對未來美好的期待。
各大博物館趕在新年前推出的精品展覽“吸粉”能力很強。國內首個“滿洲窗”專題展——廣博的“戶上千色映羊城”展,南越王宮博物館北岳文化專題展“天下之脊”,省博外銷絲綢文化大展“三城記”,廣州藝術博物館春天主題繪畫展“惠風和暢”,廣州魯迅紀念館“文學之橋”展都成為許多市民游客“打卡”的好去處。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夜郎文化大展雖然已經臨近尾聲,但依然以令人震撼的漢代西南地區文化吸引眾多觀眾。
各地結合實際推出了形式多樣的線上文旅活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持續推出線上閱讀、數字展館等線上公共文化服務,在營造濃郁的新年節慶氛圍的同時,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安全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
創新服務形式 強化文化為民
各大機構還大大強化了服務能力,創新服務形式,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在官方微博上開展了《“文旅達人”新年首秀》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了4位“達人”與公眾見面。粵劇藝術博物館實行夜間開放,館內廣福臺舉辦粵劇粵曲惠民演出。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舉辦了傳統手作新年利是封DIY親子活動,邀請佛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佛山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陳嘉彥老師指導青少年家庭利用傳統剪紙工藝制作小萌牛新年利是封。藝博院與廣州市植物染技術研究會合作,首次針對失語癥、自閉癥、貧困家庭兒童等群體開展系列植物染課程,將美術教育融入慈善事業,美術館、社區和慈善機構三方聯動,探討“中國傳統色彩學”和“藝術作品的善意表達”的課題。
節日期間,廣州藝術活動氛圍濃厚。荔灣區的陶瓷手繪DIY、陶泥工坊等活動,拉近了群眾與陶瓷藝術的距離;永慶坊舉辦的音樂表演則給大家帶來難忘的沉浸式體驗。廣州文化公園舉辦歌舞表演、折子戲演出、花鳥畫展、人文攝影展,活動連軸不斷。潮墟項目推出“潮墟暖心跨年音樂會”,琶醍推出了“跨年派對After Party”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