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文化城市建設中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討會暨第七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推介公布活動在茂名舉行。在全國建筑、文博專家的共同見證下,100個“第七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正式公布,其中廣東15個項目入選。
“保護建筑遺產,就是要它‘活’在當代。”這次活動上,第七批入選項目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與“六百戶”民居及建筑群獲得專家特別推介。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說:“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茂名是最生動例子。”
我省第七批入選的項目包括廣州流花賓館、嶺南畫派紀念館(廣州美術學院內)、廣東迎賓館歷史建筑、上海賓館(深圳)、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與“六百戶”民居及建筑群、廣州華僑新村、華南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場館、廣州賓館、深圳賽格廣場、深圳羅湖火車站、廣州市八和會館(復建)、廣州南方大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湛江國際海員俱樂部、中山溫泉賓館等15個項目,數量與北京市并列第一。
“從第一批到第七批,廣東被推介項目共計60個,占全國項目總數接近一成,這與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地域背景是緊密關聯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彭長歆分析,上世紀的百年間,廣東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因此入選的紅色類、文教類、商業類建筑遺產項目最多。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入選的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與“六百戶”民居及建筑群項目,是廣東第二個入選的與住宅類相關的建筑遺產項目。中國建筑學會秘書長李存東表示,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名錄持續填補著國家文保單位在“20世紀建筑遺產”類型上的空白,它們不僅緊隨《世界遺產名錄》的方向,還豐富著中國建筑遺產保護的新類型。
“露天礦曾是100多米深的礦坑,今天成為了好心湖,甚至開始有魚類。這些代表著我們過去的成就,也代表著新時代我們城市發展的需求。”單霽翔說,歷史的鏈條是不能斷裂的,希望我們能把優秀建筑遺產保護下來,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讓文化城市的力量更自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