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西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區域協作研討會暨聯簽協作意見工作會議”在珠海市舉辦。珠海市斗門區人民檢察院攜手江門新會、中山、佛山三水、云浮云安、肇慶封開五地檢察院聯簽《關于建立西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區域協作機制的意見》(下稱《協作機制》),推進協同保護,促進西江流域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西江流域文化是嶺南文化的主干部分。同屬西江流域沿線城市的六地一衣帶水、文脈相親,共有共享如粵劇、龍舟、佛家拳、疍家水上婚嫁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探索建立西江流域非遺保護公益訴訟區域協作機制,是六地檢察機關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非遺保護傳承的一次積極嘗試。
《協作機制》建立了線索移送、情況反饋、辦案協作、專家咨詢、會商聯絡、信息共享、學習交流、聯合宣傳、融合發展等9項機制,旨在加強協作配合,合力守護西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
《協作機制》規定,六地檢察機關要以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為抓手,著力推進西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保護,及時發現和糾正不利于流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保護的違法行為;在公益訴訟個案辦理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六地政府共同建立文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搭建西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合作交流機制,助力打造西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共享平臺。
會上,六地檢察機關達成共識,將繼續立足法律監督職能,創新能動履職,積極探索“橫向一體化”“內外一體化”協同共治路徑,最大限度凝聚區域保護合力,共同護航西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