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州市人民政府印發《惠州市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針對全市范圍內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過程和各類審批事項實施全流程、全覆蓋改革,構建起科學、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
在具體的建設目標上,《實施方案》提出努力將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00個工作日內,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則控制在60個工作日內,并要今年底前基本建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體系和覆蓋市、縣(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
年底前將基本建成項目審批制度體系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產業,一流的城市產業更需要一流的營商環境。今年來,惠州不斷優化的投資環境備受關注。具體到建設工程領域,惠州市住房建設、自然資源等部門接連推出的容缺機制、審批流程精簡再造等措施均切實加快了項目實施效率。
綜合前期多個部門針對工程建設項目實施推出的相關優化舉措,當前印發的《實施方案》有效實現綜合統籌,同時也對后續工作和目標提出了具體要求。
關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項目(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的重大工程)審批制度實施全流程、全覆蓋改革,《實施方案》指出,從項目立項至竣工驗收和公共設施接入服務全過程,覆蓋行政許可等審批事項和技術審查、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以及備案等其他類型事項,最終都要實現審批流程、信息數據平臺、審批管理體系、監管方式的統一。
在目標的劃定上,《實施方案》結合行業實際分階段予以推進,提出努力將全市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00個工作日以內,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60個工作日以內,其中,帶方案出讓土地及小型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45個工作日內,初步建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數據平臺。
此外,隨著相關審批流程的優化,審批時間的壓縮,涵蓋全市范圍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體系也將不斷得到完善。依據《實施方案》,今年底前將基本建成項目審批制度體系,以及覆蓋市、縣(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并與相關系統平臺互聯互通。到明年上半年,將基本建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
精簡審批流程加快工程項目建設進程
“細看改革實施方案內容,事實上,在前期的工程審批環節中很多已經在進行優化,很多要求已經在項目審批中實施落地。”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無論是前期推出的聯合驗收,還是容缺受理都對工程項目建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表示,正在抓緊落實《實施方案》。在前期實施的審批改革、流程再造,以及探索帶項目出讓用地等措施,都是希望能夠切實簡化項目審批時間,助力各項目快速落地建設。
事實上,《實施方案》印發的初衷也在于此,切實精簡審批流程,優化建設項目投資環境。對此,《實施方案》在前期相關措施已陸續實施的前提下,對工程建設項目改革任務也進行了更為清晰地梳理,尤其是在審批流程的監管上,針對建設項目立項、拿地,到建設、投產等環節都將全面進行流程再造。
在審批流程環節,《實施方案》要求各職能部門充分優化審批事項,全面清理和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同時合理劃分審批階段,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主要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此外,對于部門的權責也進行明確,提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由發展改革部門牽頭,工程建設許可由自然資源部門牽頭,施工許可、竣工驗收階段可由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牽頭。
在具體細化措施上,《實施方案》要求在推行區域評估、建立項目策劃生成和方案聯合評審機制、建立政府投資項目儲備庫、推行項目建設條件和管控要求清單制、優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手續、聯合審圖和測繪等流程全線發力,切實優化以往的項目審批程序,各部門、各環節全面聯動起來加快推進。
以其中的優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手續措施為例,在既有的審批流程下,《實施方案》提出自然資源部門在進行設計方案審查時,按需統一、限時征求交通運輸、公安、住房城鄉建設、人防、消防、氣象等部門意見,各部門限時出具意見后就將不再單獨審查;同時還提出對于帶方案出讓用地的工業項目不再審查設計方案等,均有效精簡了審批環節,加快了項目建設效率。
實現對建設工程項目全程跟蹤督辦
除審批環節精簡提速外,工程建設項目信息體系的建設同樣成為《實施方案》的重點。對此,惠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在中短周期階段,審批流程上的簡化和改良對建設項目的推進是立竿見影的,也切實改變了企業投資體驗,但行業信息平臺的搭建和管理體系的建立則將有效推動行業監管機制的完善。
為此,《實施方案》提出,將結合“數字政府”建設,改革覆蓋市各有關部門和各縣(區)的市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現“多規合一”業務協調,實現并聯審批、統計分析等功能,真正實現全市“一張藍圖”上進行統一受理、并聯審批和實時流轉,實現對建設工程項目全程跟蹤督辦。
與此同時,將加快信息共享和數據應用,進一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現與省、國家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對接共享,加強與相關系統平臺的互聯互通。
針對行業關注的全市“一張藍圖”監管措施的實施,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在以往的城市建設和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城市規劃、用地規劃、產業規劃、環保規劃等不統一,不同的規劃之間也存在著一些參數的不同,使得部分項目建設面臨著協調難的困局,但隨著“多規合一”的實施,以及各部門間信息共享平臺的搭建,全市實現“一盤棋”“一張圖”協調,使這一局面得到有效改善。
《實施方案》提出,全市“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將以現行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基礎,開展圖斑比對分析、消除差異、疊加各部門專項規劃數據、協調部門規劃矛盾,構建起業務協同平臺,真正在同一個空間坐標里實現各類規劃的信息銜接和共享。
此外,《實施方案》還將建立起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監管機制。在嚴格項目準入審批的同時,切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以關鍵環節、關鍵事項、關鍵對象為監管重點,切實推動項目建設實施到投產的有效實現。同時,還將搭建起行業信用平臺,將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違法違規、不履行承諾、弄虛作假等失信行為納入信用信息平臺,實行信用分級分類管理。而針對違規收費、出具虛假證明或報告、擾亂市場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則將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