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廣州市新聞辦召開2020年廣州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廣州市工信局對外發布《廣州市持續深化獲得電力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承接該《實施方案》,推出“簡·快·好·省——廣州用電更EASY”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新舉措。會上,廣州還宣布成立“獲得電力咨詢委員會”,該委員會將對廣州供電服務承諾、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改革措施落實情況,給予客觀、公正地評價,向政府、供電企業反映社會各界對獲得電力的需求,共同促進廣州電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該發布會的舉辦標志著廣州“獲得電力”改革正式進入3.0時代。
3.0改革:簡快好省
自2018年以來,廣州市工信局會同廣州供電局以提升用戶獲得電力便利水平為主線,推出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改革1.0版。2019年,推出改革2.0版,重點在持續提升辦電效率、助推政府行政審批改革、特色供電服務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2020年,廣州將在前期改革措施基礎上,持續加大改革力度,對標國內外先進一流,著眼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實施電力營商環境3.0改革。
據悉,《實施方案》緊扣高質量發展主要目標,從“筑牢一張堅強電網,打造兩個示范標桿,推動三化服務升級,開創泛電力營商環境新篇章”四個方面,提出二十二項改革新舉措。3.0改革的亮點可概括為:“簡——接電零上門,兩證兩環節”;“快——接電零審批,8天就通電”;“好——供電高可靠,服務更貼心”;“省——接電零投資,電價更惠民”。
提升辦電效率是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的核心,廣州“獲得電力”不斷打破行業壁壘、政策壁壘、審批壁壘。政府層面推動審批改革,爭取政策支持;供電企業加強內部協同,做到業務融合。對于用電客戶,力求環節最少、效率最高。
多渠道辦電 接電零上門
根據用電客戶的不同需求,低壓用電環節從5個減到2個,高壓用電辦理環節從5個減到3個。用電企業僅憑身份證、物業權屬證明即可實現報裝申請“兩證辦理”。
目前,廣州電子渠道業務辦理功能達到38類85項,業務上線率100%,2019年已建成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電力營商環境體驗中心等12個智慧體驗廳,并推出了低壓電報裝預約上門服務,讓客戶“一次都不跑”。全面推行“政務服務+用電服務”和“不動產登記+用電過戶”一窗通辦,實現數據互通。并不斷完善“粵省事、粵商通、市政務網”等政府渠道線上供電業務的辦理功能,實現多渠道辦電,接電零上門。
據介紹,廣州已在“主動投資企業紅線外供電設施”“電水氣外線工程聯合審批平臺”等多個方面開創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新局面。在2019年度國家發改委、南方能監局和廣東省營商環境系列評價中,廣州“獲得電力”處于領先水平。
圍繞全市客戶停電時間小于“1小時”這個世界一流標準,“十三五”以來,累計完成配網固定資產投資163億元,以強大電網筑牢廣州電力營商環境硬實力。
供電可靠性全國居前列
廣州供電可靠性連續兩年進入全國前四。2019年,廣州年度不停電作業次數20971次,減少用戶平均停電時間4.68小時。2019年廣州城區客戶年平均停電時間將降至0.6小時以內,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此外,廣州還積極打造兩個“獲得電力”示范區。在黃埔區,進一步下放市局管理權限到黃埔供電局,成立專門機構,采取縮短規劃修編周期、下放輸變電工程項目立項建設權限、工程項目內部決策流程等系列優化舉措,加快電網規劃建設,提高供電可靠性和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全力支持廣州高新區(黃埔區)創建國家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而在南沙區,廣州南沙供電局打造了自貿區供電服務特色品牌。如結合區域加大開發力度,臨時施工用電多、用電急、周期短等情況,率先推行用電企業享受“一站式”臨電租賃服務,項目平均接電時間控制在1個月內。相比以往“自建模式”,工商企業臨時施工用電平均接電時間壓減50%以上,投資成本可節省10%-20%,也促進了電氣設備的循環利用、節省社會成本。
3.0階段繼續深化推行并聯審批、信任審批,所有外線施工手續全部由供電局辦理,無須客戶另外申請。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電力外線工程實現“零審批”(電壓等級在10千伏以下,報裝容量不大于200千瓦,管線長度不大于200米)。其他項目電力外線工程并聯審批,總時間不超過5天。絕大多數低壓電接電時間不超過8天。
廣州市簡易低風險電力外線工程行政許可免審批平臺于1月20日正式上線。廣州供電局通過平臺提交了廣州市首單免審批線上申請,并積極跟蹤協調,當天成功實現5G項目電力外線工程施工方案、交通疏解方案等免審批信息的線上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