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禪城區在全省首創信用巡查服務,對生產性企業開展分類分級監管。春節后,佛山市景鑫達陶瓷機械有限公司自查出消防安全隱患,并抓緊進行了改造。禪城根據大數據分析,對景鑫達這樣信用良好的公司標記為綠碼,合理降低檢查頻次,營造“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
景鑫達公司所在的禪城區南莊鎮,共有997家生產性企業。圍繞安全生產這一環節,安監、消防、環保等多部門需要反復巡查,不但費時費力,且因為巡查頻次較多、重復性強,對企業生產經營也造成一定影響。去年10月開始,南莊鎮依托禪城區“城市大腦”的大數據分析,對鎮內企業按照紅、黃、綠信用三色碼進行分類分級。以紫南村為試點,對該村35家生產性企業開展信用差異化監管。
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綠碼企業,南莊鎮合理降低檢查、抽查頻次,由原來半個月巡1次改為一個月巡1次;對信用風險一般的黃碼企業,按常規頻次巡查;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紅碼企業,則由原來的半個月巡1次改為一個月巡4次,實行重點監管。
巡查頻次少并非放松監管。南莊鎮智慧化社會治理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信用巡查對企業進行“體檢”,鼓勵引導信用良好的企業加強自我管控、自我檢查、自我糾正,集中力量對風險較高的企業加強監管,督促其盡快整改。
雖然政府巡查少了,但景鑫達公司的責任意識更強了。“企業要做大做強,既要安心做好經營,更要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痹摴靖笨偨浝黻戦L春說。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的《關于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的意見》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在全國全面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佛山禪城率先推出信用監管、信用審批、信用修復等服務,全區七成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讓企業多點時間跑市場、少費功夫跑審批。
禪城區智慧化社會治理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以信用大數據為基礎,通過一碼通辦,以打造“有事快辦、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認為,依托信用大數據開展分類管理,是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創新探索,將有效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科學性,讓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