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急需注冊一家影視制作公司,但營業執照資料中的經營場所權屬證明不清晰、不能有效辨認,該怎么辦?”日前,委內瑞拉華僑陳女士來到江門恩平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求助。
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陳女士通過容缺受理措施,快速完成新公司的設立登記并領取營業執照。
第二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門將“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延伸到各鎮(街)公共服務中心、村(社區)公共服務站,實現“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市縣鎮三級全覆蓋。據統計,“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設立至今,累計為企業、群眾解決“辦不成事”難題396宗,包括126宗涉企事項、270宗個人事項,辦理滿意度100%。
專窗服務快速響應企業訴求
在江門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處,張貼著現場訴求信息的處置流程圖。“簡單事項24小時內處理完畢,復雜事項3個工作日提出初步方案,15個工作日內辦結”是窗口對前來辦事群眾的承諾。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江門創新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集中受理群眾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通過與政府職能部門聯動、全流程跟辦等機制,確保反映的難事“有人管”“能解決”。
江門市東信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先生最近就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協助下,辦成了一件難事兒。
“我們向江門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遞交公司開發項目的第二批銷售面積方案時,因缺少面積分割認定材料,無法順利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曾先生說,聽說“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可以幫助企業解決“疑難雜癥”,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到了江門市行政服務中心。
由于該企業訴求涉及多部門、跨層級事項,江門市行政服務中心牽頭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多次協調會議,研究制定解決方案,最終幫助企業認定了可銷售面積并順利辦理了產權分割業務。截至去年11月,上述項目的房產分割手續已經全部辦理完成并出證。
為企業疏通堵點、解決難題,江門各級“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讓更多企業嘗到了高效服務的“甜頭”。陳女士因為拍攝一部關于恩平僑鄉的電影需要申請成立一家公司,但在辦理業務時,發現營業執照的資料中的經營場所權屬證明不清晰、不能有效辨認,短時間內又無法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因此向“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求助。
經恩平市市場監管局審核發現,陳女士的情況符合容缺申請條件。在完成資料容缺承諾手續后,現場為陳女士辦理了公司設立登記并發放營業執照,全程只花了一天時間。
“現在新公司已經逐步走上正軌,我們僑鄉題材的影視作品也已經進入后期制作階段,希望能早日與觀眾見面。”陳女士開心地說。
多措并舉解決群眾煩心事
除了為企業排憂解難,“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江門市蓬江區白沙街道公共服務中心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前段時間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面寫著“為民而想、為民解憂”的錦旗。
這面錦旗來自張先生。張先生常住江蘇,此前曾在蓬江區參保,現已退休。日前,老兩口專門回到江門,為了辦理一次性醫療和異地就醫備案業務。但是,由于申請時當月的退休醫療已經扣費,系統要延期至下月才能受理申請。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街道“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啟動了“幫辦代辦”流程,把張先生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并掃描形成文檔,留待次月為他辦理業務。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門市“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以往群眾“跑多次”“超時辦”“辦不成”“辦得慢”等各類“辦不成事”疑難問題得到落實解決。
同時,江門市積極推動“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覆蓋全市各縣(市、區),下沉到各鎮(街)公共服務中心、村(社區)公共服務站,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讓群眾遇難事“找得到人、辦得成事”。
辦好一件事后,江門“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還及時梳理總結,推動同類事項順利解決。“江門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初衷之一,就是把各項政務服務理順,通過‘辦成一件事’為‘辦好一類事’打下基礎。”江門市行政服務中心主任呂俊健說。
“我們每周都會進行數據案例分析研究,找出高頻事項的難點、源頭,將性質相近的業務歸納成一類事,推動各個職能部門形成解決方案。”江門市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黃麗群說。
在此基礎上,“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堅持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探索形成務實管用的機制。江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江門已出臺并修改完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聯動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企業和群眾辦事難點閉環管理流程,形成快速協調政務服務資源高效分析解決難點問題的工作機制。接下來,江門將繼續依托“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加強對反映“一件事”向解決“一類事”的研究,不斷增強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