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醫療廢物的處置需求不斷上升,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醫療廢物管理也是一道公共衛生防線,如何確保安全高效專業處置?
省政協委員、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陳運彬提出,應當推行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確保出現問題時可以追溯醫療廢物的來源和去向。省衛生健康委在回復中表示,廣東預計于2020年底實現廢物處置能力約14萬噸/年,滿足處置需求;將實現醫療廢物從院內分類收集到集中處置的全程閉環管理。
確保醫療廢物回收利用時不危害健康
陳運彬特別關注醫療廢物的管理問題。他聯同8位委員提出提案,建議加強醫療廢物的回收利用,并針對目前醫療廢物重量數據存在的準確性問題,推行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
省衛生健康委在答復中表示,廣東高度重視醫療廢物管理工作,把醫療廢物升級改造處置項目作為《廣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中的重點項目之一,截至2020年3月,納入的9個醫療廢物重點項目,已建成5個、動工3個。預計2020年底,全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可達約14萬噸/年,基本可滿足處置需求。
事實上,在此前我國印發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置能力建設實施方案》中,已經明確提出“2021年底前,建立全國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平臺,覆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貯存點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實現信息互通共享”。
目前,廣東已在“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上部署開發“全省醫療廢物管理平臺”,開發后將與省生態環境廳的“廣東省固體廢物監管信息平臺”進行對接,實現醫療廢物從院內分類收集到集中處置的全程閉環管理。
接下來,省衛生健康委還將與省生態環境廳、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建立協調機制,共同做好醫療廢物、可回收的輸液瓶(袋)的規范處置工作,聚焦解決當前化學性醫療廢物處置能力不足、基層農村地區處置能力欠缺等問題;此外,將推動可回收輸液瓶(袋)的規范回收利用工作,確保這類廢物回收利用時不用于原用途,不危害人體健康。
多渠道開展老年癡呆癥早篩工作
“建議建立和完善早篩保障體系,在廣東實施老年癡呆癥早期識別免費篩查;鼓勵有關部門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購買社工服務、商業保險合作等多種方式,多渠道開展老年癡呆癥早篩工作。”省政協委員莫偉瓊聯合10位委員提出了提案。
針對老年癡呆癥的防治研究,廣州市政府在回復中透露,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已經建立起一支國內領先的臨床診療和科研團隊。目前團隊已為5000余名老年人提供免費早期篩查服務,對110余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社工進行技能培訓,指導6家養老院提高養老護理員健康照護技能。
廣州市還針對失智(失能)老年人,在多家機構設置護理型床位,提供專業服務;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滿足其就近就便養老服務需求;在政府的資助下設置護理站,為其提供上門居家護理康復、陪診、臨終關懷等服務。
省民政廳在回復中表示,近年來,為做好養老服務和老年領域社會工作服務,廣東于2019年5月成立了省社會工作師聯合會老年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下稱“老年專委會”),老年專委會旨在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作用,鼓勵鏈接資源,多渠道開展包括老年癡呆癥早篩在內的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截至2020年2月底,老年專委會吸納單位會員36個,個人會員7個。
此外,廣東積極實施“雙百計劃”,打通養老服務的“最后一米”。三年多來,省民政廳先后在全省19個地市407個鄉鎮設立社工服務站,直聘社工1700余人,通過在當地鎮街敬老院或福利院開展活動833場,共服務老人近10萬人次。接下來,廣東將逐步實現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全覆蓋,為包括老年人在內的群體提供優質化、個性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