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一場特殊的“路演會”在廣州舉行。在廣東省首屆優秀醫藥成果發布暨轉化簽約大會現場,來自各大醫院的醫生化身“創業者”,走上舞臺,向來自投資機構的代表推介科研項目和成果。會上,全省首批33項優秀醫藥成果正式公布,10項優秀成果與轉化合作企業簽約。
“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的發明,促進了器官移植從‘冷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路演現場,“無缺血”器官移植的發明與臨床應用項目團隊成員趙強說。
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曉順教授團隊牽頭完成的這一成果,解決了器官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損傷,明顯減少移植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該項目產業前景廣闊?!壁w強推介說,在器官移植相關設備、器官隔離治療設備、生命支持治療設備等高端醫療器械開發方面,該成果均有用武之地。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州知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項目,關注從腸道共生菌到活體生物藥的轉化與研制。項目成員劉洋洋說,項目產品SK08活菌散適應癥為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等,是我國第一個獲批臨床并進入III期臨床階段的活體生物藥。
項目負責人智發朝有兩個身份: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知名醫生、消化病領域的權威專家;他還在2013年聯合創辦了知易生物,公司專注于研發活體生物藥。
“成果轉化過程中曾多次處在‘生死邊緣’,是來自投資機構的金融支持讓項目起死回生?!敝前l朝說。現場,該項目與廣東粵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簽約。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鄒小兵教授團隊項目“熒惑孤獨癥輔助診斷系統”,可以對18—30個月大的兒童進行自閉癥的輔助診斷。目前,“熒惑”已經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進行了臨床驗證,與有豐富經驗的醫生做出的診斷結論相比,其診斷符合率達到了88%。
在此次評選中,廣東面向全省50家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征集了115項醫學研究成果,實地走訪各大醫院,最終遴選出33項,每個項目均具有較高的臨床科研價值以及轉化潛力。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將繼續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不斷完善醫學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集聚驅動創新要素,發揮好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各自的優勢和作用,打造“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推廣應用”良性發展鏈條,推動更多臨床科研成果從“實驗場”走向“應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