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茅海跨海通道規劃圖。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23日,筆者從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廣東將新增一項重大跨海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
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車后,將與已通車的港珠澳大橋、虎門大橋、黃埔大橋,建設中的虎門二橋、深中通道,以及正在進行前期籌建的蓮花山過江通道等,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重要跨江通道,這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入全新發展階段。
按照規劃,黃茅海通道東連港珠澳大橋,西接西部沿海高速,向西呈發散狀輻射開平、臺山、恩平、陽春等地,建成后將形成香港—珠海—江門—粵西大通道。預計澳門至江門廣海灣縮短里程18公里,珠海高欄港經濟區至江門廣海灣縮短里程30公里。
作為省、市共同推進項目,黃茅海跨海通道是廣東省又一項重大跨海工程。按照省的統一部署,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組織開展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編制完成了工程可行性報告,基本明確了建設方案。目前,黃茅海跨海通道工程可行性順利通過評審,黃茅海大橋建設管理處已成立,負責組織、協調、實施黃茅海項目前期工作,這為加快推進黃茅海通道后續勘察設計及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規劃地圖上,黃茅海大橋像是一座縮小版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后,黃茅海大橋將瞬間拉近江門與珠海的距離,對未來珠西地區建成“城市1小時生活圈”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黃茅海通道建成后,將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大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實現大灣區經濟發展向粵西和沿海地區輻射,打造新的增長極,對有效促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強化珠海橫琴自貿區、高欄港和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的聯動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的功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