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南沙大橋正式開通。通車后,橋面交通井然有序。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4月2日的獅子洋入海口,潮平岸闊、風正帆懸。南沙大橋(即虎門二橋項目)的四座主塔跨江傲立,兩座超千米的世界級大橋氣勢如虹,迎接這個值得載入歷史的特殊時刻。
上午10時,隨著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康臣話音落下,南沙大橋(即虎門二橋項目)宣布正式通車,600余名大橋建設者集體鼓掌,掌聲經久不息。一項新的“超級工程”巍然屹立于粵港澳大灣區。
“南沙大橋建成通車,是廣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力作,是廣東交通人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的深情厚禮。”廣東省交通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曉華在致辭中難抑激動心情,“廣東交通人牢記囑托、不懈追夢,建成了一座連心橋、圓夢橋、平安橋、品質橋。”
記者現場獲悉,南沙大橋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這在國內特大橋中尚屬首次。而得益于5G網絡全覆蓋,在2日上午通車儀式上,全國首臺移動5G(實驗)路政巡邏車將路況視頻通過4K高清信號,實時回傳到廣東省交通集團監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實現“人在監控中心,但好像在橋面上行走”的效果。
南沙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首個投用的重點工程、民生工程。通車后,從廣州到東莞行程縮短10公里、車程縮短半小時,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打通新的動脈。
地上,廣深港高鐵從慶盛站呼嘯而過,不遠處蓮花山碼頭粵港澳航線日夜穿梭。地下,廣州地鐵4號線繁忙穿行。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立體交通的支點,南沙大橋成為支撐立體交通的新樞紐。
12時,隨著一輛紅色貨車率先駛入南沙大橋東涌互通,南沙大橋正式向公眾開通。當天下午,記者從廣東省交通集團獲悉,截至2日16時,南沙大橋開通4個小時內橋面車輛通行順暢,途經車流總計13163車次。據悉,南沙大橋設計日均標準車流量為10萬車次。
“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依托重要交通干線將沿線重要城市聯系起來,促進經濟要素向沿線聚集,形成了新的交通軸帶,成為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的有力支撐。”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燕說。南沙大橋通車形成的交通軸帶,正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