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全市消防救援站數量目前已突破百座關口,“十四五”期間還計劃建設78座。據8月3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2021年總第111場)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市消防救援隊伍接警出動1.27萬起,搶救疏散被困人員794人。廣州正加快打造全國網點布局最優、裝備配置最佳、人員實力最強的消防救援支隊。
讓消防救援隊伍駐扎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廣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政委李永生介紹,在消防站建設上,廣州專門出臺《關于加快廣州市消防站建設的實施意見》,改革以來全市新落成、歸編消防站22座,從2018年的78座到目前突破100座關口。“‘十四五’期間,廣州還計劃建設78座消防救援站,切實讓消防救援隊伍駐扎到力量最薄弱、人員最密集、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在應急救援裝備建設及保障上,廣州構建起“水陸空”一體的裝備保障格局,建立石化、地質、水域等七大裝備保障模塊,完成特別重大災害事故戰勤保障編組建設。
“今年新服役1艘大流量雙體消防船和大型衛星方艙指揮車,新列裝79輛消防車,現配有吊運、偵查等各類消防無人機116架,全省唯一配置重型機械工程救援車輛8輛。”李永生說,針對城市內澇搶險,目前支隊配有1臺“龍吸水”、3套遠程供水車組、24臺排澇拖車,最大峰值能夠實現每小時抽排水2.58萬立方米(約13個游泳池水量)。“我們還正在加緊采購5套遠程供水車組,確保全面滿足廣州救援需要。”
針對市民普遍關注的高層建筑火災救援,李永生介紹,廣州現有24米以上的舉高消防車85輛,配有全國最高的101米舉高消防車,全國率先探索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作戰編成工作,建成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并通過應急管理部驗收。
值得一提的是,在119接警效能方面,目前,廣州市新研發的接警系統能夠實現警情模糊地址匹配,精準定位報警人員,智能調派作戰力量,從接警到調派的時間,比傳統系統大幅縮短40秒。
本月起電動車這樣停放最高可罰款1萬元
近期,應急管理部公布了《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并自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發布會上,廣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副支隊長馬從波對《規定》進行了簡要解讀。
馬從波說,《規定》明確,嚴禁在高層建筑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對于在高層民用建筑的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拒不改正的,最高可處以10000元罰款。
《規定》提出:“鼓勵在高層住宅小區內設置電動自行車集中存放和充電的場所。電動自行車存放、充電場所應當獨立設置,并與高層民用建筑保持安全距離;確需設置在高層民用建筑內的,應當與該建筑的其他部分進行防火分隔。”
如何明確責任主體及其消防安全職責?馬從波介紹,一般情況下,高層民用建筑的業主、使用人是消防安全責任主體,對高層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負責。《規定》要求各業主、使用人對專有部分的消防安全負責,對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共同負責。《規定》區分了高層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對業主、使用人(單位)消防安全職責分別作了規定。
《規定》還在明確高層建筑責任主體基礎上,結合社會發展的現狀需要,增加了有關物業服務企業、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等專業服務單位可以接受委托提供消防安全服務等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