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17時許,湛江海事監管基地碼頭,海面掀起了巨浪,遠處錨地船舶平穩靠泊,提前做好了各種防風準備。從衛星云圖看,漩渦狀的臺風不斷逼近廣東沿海,這是今年第4號臺風“泰利”。
為應對今年首個登陸廣東的臺風,全省各地各部門按照防臺風“六個百分百”要求,織密防風網,做好應急搶險部署。
據省應急管理廳消息,全省2702艘免休漁船全部回港,66891艘在港船只全部落實了防臺風措施,8262名漁排人員、36個海上風電平臺上的1680名工作人員全部上岸,68個濱海景區全部關閉。截至17日17時,全省陸上共轉移人員229654人。
一場臺風“防御戰”緊張有序地打響。
網格員及時轉移隱患點群眾
此次粵西和珠三角西部市縣受臺風影響較大,各地網格員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認真排查隱患,及時轉移隱患點群眾。
“我還有雞鴨要打理,這點臺風不算什么大事。”在江門恩平大槐鎮圩鎮社區的地勢低洼處,住在老屋的一名老人不愿轉移。“放心,家里我們幫你看住,天晴了馬上回來。”社區網格員馮美珍不斷勸說,最終說服老人順利轉移到安置點。
連日來,江門恩平發動5047名智慧網格員全員出動。他們對沿海地區、老舊危房等重點部位進行風險再排查,對獨居老人、地質災害隱患點和臨山邊河邊住宅住戶等重點對象進行再摸底,多處隱患現場整改。
在茂名,網格員的身影也隨處可見。“臨時搭建的棚子很危險,這幾天還是到親戚家住。”17日一早,茂名電白區觀珠鎮旱坪村黨支部書記黃麗燕帶著網格員再次上門巡查轉移群眾情況,上百名網格員再次巡查走訪易澇點、水庫、魚塘、河道閘口等地點,疏散逗留在危險地帶的群眾。
截至17日17時,過去24小時,茂名出動地質災害巡排查1023人次,并已在市縣兩級集結準備應急力量共19支共2894人。
受臺風影響,瓊州海峽客滾船已于16日6時起停止發班,徐聞滯留較多過海車輛。為此,徐聞啟用滯留徐聞過海司機、旅客臨時安置點。17日下午,工作人員、志愿者在滯留車輛旁挨個敲門,安排司乘人員到安全避難場所。截至17日15時30分,徐聞已轉移約1500名司乘人員。
全力以赴做好生產生活保障
在臺風來臨前,按照防臺風“六個百分百”要求,可能受影響區域的船舶提前回港,海上作業人員上岸避險,應急救援力量也靠前部署。
“我們從7月15日開始聯合多部門對海上風電無動力平臺進行登船檢查,并使用海事監管指揮系統等配合遠程核查人員撤離情況。”陽江海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已部署2艘專業救助船、1艘海事巡邏船等,分別值守在陽江港航道附近重點錨泊水域。截至17日17時,陽江已對20個海上風電平臺人員進行核查,平臺作業人員768人全部上岸避險。
目前,廣東海事局也已要求各市海(水)上搜救中心嚴格落實防臺風“六個百分百”要求,加強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杜絕船舶冒險出航。
同樣,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直屬三支隊(下稱“直屬三支隊”)已成立粵西片區機動應急分隊。“已安排24小時備勤值守,根據任務需要,隨時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直屬三支隊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轄區內漁排等設施上的養殖人員已百分百上岸,正重點關注深水網箱等設施安全。
“我們已經針對重點區域制定了救援方案,并跨區域調動中國救援廣東機動支隊和廣州、佛山、肇慶等支隊進行前置增援。”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17日13時,440多名消防救援人員、100輛消防車、32艘舟(艇)已到達前置執勤點,隨時做好救援準備。
與此同時,農業、供電等部門全力以赴做好生產、生活保障。
7月14日,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緊急通知搶收早稻,同時派出4個工作組連夜趕往各地督促早稻應收盡收。7月15日下午,全省召開推進農業生產“三夏”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再度強調抓緊搶收早稻,堅決打贏打好“三夏”生產攻堅戰,確保夏糧豐收。截至17日下午,全省早稻合計收割近九成,其中可能受到本次臺風影響的粵西沿海地區早稻能夠在臺風登陸前做到應收盡收。
臺風帶來的狂風暴雨也對電力設施帶來威脅。“在臺風生成并確定初步路徑后,我們就進入‘戰斗’狀態,集結應急特勤力量和應急搶修裝備馳援湛江。”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17日16時,南方電網已累計出動人員2082人次,受影響12.9萬戶用戶超七成恢復供電。
大項目提前部署避險
臺風當前,全省多個重大項目也面臨考驗。
在湛江,剛下水不久的廣東規模最大的海上養殖平臺——“海威2號”已下沉至13米的最大深度避風,“7月15日下午完成錨定,7月16日上午啟動防臺風模式,海上作業人員已全部撤離。”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定介紹。
在珠海,半潛式波浪能養殖旅游一體化平臺——“澎湖號”也撤離全部工作人員。廣東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澎湖號”已于5月出魚,目前未投放新一季養殖魚苗。
“截至17日下午,14公里海上施工棧橋各類特種設備及臨時設施已陸續加固。”在黃茅海跨海通道施工現場,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所有塔吊、電梯、節段梁架橋機均已斷電,爬梯、拌合站、鋼筋加工廠及梁場場棚采用纜風繩固定。同時,海上施工人員已全部撤離至防臺風區域。
處在建設關鍵期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也為防臺風做足準備。在位于東莞獅子洋畔的工程B3標施工現場,項目經理伍玉龍正檢查龍門吊纜風繩、夾軌器等的情況。他介紹,目前,項目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實時跟蹤監測工區重點部位。
7月16日下午,隨著最后一班撤臺船舶抵達惠州碼頭,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已完成南海東部油田作業人員的撤離。截至17日凌晨4時30分,恩平油田成功運行臺風模式超38個小時,挽回原油產量損失超過8.5萬桶,創造經濟效益近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