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關于網絡游戲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的審判指引(試行)》(下稱《指引》),對網絡游戲糾紛案件的權益保護、侵權認定和賠償原則作出明確規定。
《指引》強調了行為保全審查中應注意與侵權程度相適應的比例原則,細化了審查條件,明確管轄權異議一般不影響行為保全的審查;人民法院在采取行為保全措施前,要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意見,除了審查權利效力穩定性外,還應審查被申請人侵權成立是否具有較大可能性;對不立即采取保全措施的,應充分考慮網絡游戲的類型、上線時間、傳播速度、傳播范圍、營利能力、市場份額以及被訴侵權行為是否仍在持續、是否可能導致難以彌補的損害等因素。
《指引》同時對游戲元素、游戲元素作為商業標識的審查,游戲直播畫面、涉游戲直播或錄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及游戲主播違約跳槽行為的審查等多個涉著作權、商標權與不正當競爭糾紛問題作出規定。
《指引》還明確了侵權責任認定及賠償數額確定的參考因素,指出對惡意侵權且情節嚴重的,可依法實施懲罰性賠償。
據了解,廣東是網絡游戲產業大省,2019年全省游戲營收規模達1898億元,占全國游戲市場份額近八成,占全球游戲市場份額近1/5。近年來,廣東法院審理了《夢幻西游》直播案、《王者榮耀》禁令案、《魔獸世界》侵權案等多起廣受關注的網游領域案件,對國內游戲產業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