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委深改委召開會議,聽取我省相關重點改革實施情況匯報。據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消息,近年來,廣東著力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發明專利有效量50.8萬件,累計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4.8萬件,均保持全國首位。
近年來,廣東制定了《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廣東省版權條例》,推動將地理標志等立法納入立法計劃,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法治支撐。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7.3萬件,數量位居全國前列;2021年專利案件平均判賠額達82.5萬元,相比3年前增長148.5%。在打擊知識產權犯罪方面,公安機關破案1713宗,涉案金額50億元。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產權,侵權案件處理容易出現周期長的現實問題,導致權利人“贏了官司,輸了市場”的窘迫局面。廣東不斷優化知識產權“快保護”機制,法院知識產權速裁案件平均審理周期45天,當庭宣判率達80%,超65%案件快速便捷化解。目前,全省累計建有13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或快速維權中心,快速維權案件近4000件。在區域和國際合作方面,廣東累計開展粵港、粵澳合作項目356項,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知識產權問詢點12個,成立3家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指導中心分中心。
知識產權助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商貿融合作用顯著增強。目前,廣東已先后建成333家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中心,圍繞重點產業關鍵技術領域培育布局一批高價值專利組合。實施“二十縱、二十橫”(即全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和20個重點園區)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建設,已建成10個產業集群和13個重點園區協同運營中心,集成打造重點產業、重點園區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生態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在最近三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累計獲獎826項,位居全國第一,其中金獎25項,居全國前列。截至8月底,廣東戰略性產業集群發明專利有效量30.96萬件,居全國首位。1至8月,全省專利和商標質押金額395.4億元,居全國第2位;新發行11只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發行金額23.18億元。全省21個地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骨干節點實現全覆蓋。建成“廣東省知識產權公共信息綜合服務平臺”,上線國內首個歐盟商標查詢系統,累計提供歐盟商標數據213.2萬件。
據悉,下一步廣東將著力構建以知識產權“集成化、產業化、國際化、數字化”改革為重點,以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中心和“二十縱、二十橫”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為樞紐,以專利獎勵、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等為激勵,以大灣區、兩個合作區、自貿試驗區、重點企業等為突破的知識產權全鏈條生態體系,縱深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先行示范省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核心區,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