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商標注冊量149649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1.04件、前4月質押融資金額破33億元……近年來,伴隨著城市“2+1”現代產業集群和“3+7”工業園區發展,惠州城市產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近日,惠州在市新聞發布廳舉行了2023年惠州市知識產權工作新聞發布會。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志誠通報了全市知識產權工作新進展,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局長卓炬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陳健,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支隊長翁文智參加發布會。
張志誠介紹,一直以來,惠州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以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為抓手,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為核心,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護航企業創新創造,持續為創新研發持續注入動能,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助力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
合力護航
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
隨著城市產業不斷邁出高質量發展新步子,惠州市知識產權建設工作近年來不斷取得新進展。2022年,惠州更是成功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仲愷高新區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園區。
知識產權是企業創新的實物佐證,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企業的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不只是創新企業的事,更是社會各界共同的事情,只有合力守護創新成果,才能真正不斷地推動城市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知識產權保護需要構建起大保護工作格局,部門間合作協同,社會各界齊參與,共同維護創新成果,助推城市經濟社會提質發展。
聚焦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開展情況,張志誠在通報中介紹,該局在2022年共立案查處知識產權案件429宗,較2021年增長38.8%;調處專利侵權糾紛案件205件,結案203件,結案數量較2021年增長80%。今年1—5月,惠州市共立案查處知識產權案件133宗,調處專利侵權糾紛案件76件,作出行政裁決4件,行政調解2件,行政裁決和行政調解數量已與2022年全年持平。
大保護工作格局建設情況如何?據悉,發布會吸引了市場監管、新聞出版、人民法院和公安等多部門齊參與,在實際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也在協同進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聯合市新聞出版、法院、公安等部門開展各類行政執法專項系列行動,深入推進專業市場、展會、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例如,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22”專項行動,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審合一”審判機制改革,以及縱深推進“昆侖”“1+N”鷹擊等專項行動等,有力震懾了涉及知識產權的犯罪活動。
翁文智介紹,2022年,全市公安機關共偵破知識產權類刑事案件4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25名,刑事拘留127人,打掉犯罪團伙13個,搗毀窩點44處,涉案總價值35214萬余元。通過對全市知識產權重點領域、行業、企業進行深入走訪調研,形成“打擊、服務、治理”工作格局,成功偵破了“10·27B”“7·14”等系列假冒注冊商標案件,有效震懾違法犯罪。
與此同時,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構在社會共治方面作用也得到了更有效的發揮。僅2022年,惠州市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共接收委派案件238件,較2021年增加185件,增長率為349%;結案236件,調解成功58件,調解成功率為24.57%,為有效化解知識產權糾紛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提質增效
前4月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達33.63億元
部門合力,多措并舉,惠州近年來逐步搭建起了知識產權保護全流程保護體系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這也直接推動著城市知識產權創造提質和運用效率的提升。
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于2021年11月,惠州便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局第二批知識產權領域開展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試點。結合惠州產業發展實際,該局圍繞超高清視頻、新能源電池兩個領域的139家企業開展了電子信息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工作。今年4月,該試點工作順利通過驗收,相關工作經驗面向全國推廣。
不只是試點工作得到認可,更為關鍵的是為惠州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帶來了新助力。TCL集團、德賽西威、勝宏科技、利元亨、美新科技、縱勝電子材料等一批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取得快速發展,知識產權切實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據悉,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和第九屆廣東專利獎中,惠州企業分別獲得優秀獎5項和優秀獎1項。并在去年新增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8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1家,新增數量分別排名全省第四、第五。
“聚焦城市核心產業的提質發展,在生產中創造新的技術,新技術運用和轉化促進生產力再提升,知識產權高效發揮,產業發展效能穩步提升。”惠州市知識產權協會秘書長譚映華介紹,這是惠州知識產權運用工作的發力點,不斷提升知識產權技術和生產創新的轉化度,讓知識產權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和產出效益。
與此同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也在快速得到推進,企業的“知產”正加速變成企業的“資產”。
張志誠介紹,在前期建行“粵知貸”、中行“知惠貸”和郵儲銀行“知識e貸”等產品基礎上,該局當前已與17家銀行完成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在惠服務的主要金融機構基本都已參與進來,助力企業的知識產權變身企業融資資產。
數據顯示,2023年1—4月惠州企業共計通過知識產權質押27筆,實現質押融資金額額度達到了33.63億元,同比增長928.64%,對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0倍。
關注到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圍繞“2+1”現代產業集群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立足重點產業關鍵領域開展9個專利導航項目,加強高價值發明專利培育儲備。同時實施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推進地理標志助農興農富農;獲批成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業務惠州受理窗口,在7個縣(區)均設立了商標品牌指導站,推動20家企業25件商標納入《廣東省重點商標保護名錄》。
該負責人同時還介紹,該局還聯合市產業投資集團共建“惠州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延伸知識產權服務,持續推進知識產權“入園惠企”,通過質押融資、保險、專利許可轉讓等多種方式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積極開展證券化前期工作,助力企業將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活力。
■聚焦
惠州穩步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工作
據悉,2022年8月,惠州市獲批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仲愷高新區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園區,惠州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建設工作快速推進。
張志誠介紹,入選試點城市后,兩個月內(2022年10月1日),惠州市政府即印發實施了《惠州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建設要取得顯著成效。
梳理知識產權建設工作,惠州在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構建、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以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長足進展。在這一基礎上,今年4月3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與惠州市政府共同印發《關于印發共建知識產權強市實施方案的通知》,通過共建知識產權強市,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形成了省市聯動共建知識產權強市工作格局。
張志誠介紹,惠州接下來計劃制定出臺《惠州市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及配套的操作規程,充分發揮政策的引領作用。與此同時還將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省市共建為主線,全力推動知識產權強縣(區)、強園區、強鎮(街)、強企的創建工作,省、市、縣(區)、鎮(街)“四級”聯動,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助力惠州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