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舉辦“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 全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暨‘先用后付’”項目發布活動。17家省部級高校代表、10余家國家級及省級科研機構代表、80余家產業龍頭企業和科技型企業代表,40余家金融投資機構代表,以及省、市、區各級政府部門代表參加活動。
活動發布了“廣東高校科研院所可轉化專利數據庫”,數據庫匯總存量專利數據8.12萬件,技術需求數據1100件,將對推動廣東更多專利走出“實驗室”走向“產業鏈”發揮重要作用。廣東省專利轉化運用基地、廣東省高校成果轉移轉化投資中心、新型工業化標準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粵港澳大灣區復旦大學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粵科合作基地、華南理工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粵科合作基地、光明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粵科合作基地等6個合作基地在活動現場成功掛牌;粵科華工基金、粵科復旦母基金2支高校成果轉化基金進行合作意向簽約,基金總規模合計7億元;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高端裝備用輕量化鈦鋁材料及部件產業化”等10個科技成果“先用后付”項目分別與廣州冠志新材、二元合生、聚圣科技等10家企業簽訂合作意向,開啟探索成果轉化項目“先用后付”新篇章。
會議還組織相關政府機構、高校及科研機構代表、行業領軍企業代表圍繞探討科技成果“先用后付”實踐過程中的堵點、難點及經驗,管理機制與盡職免責規則,以及“基金+基地+專業孵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科研+人才+商業+投資資源”協同合作等主題進行了交流探討,大家建言獻策、合力推動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模式在廣東有效落地。
據悉,“先用后付”方式進行科技成果許可使用,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鼓勵和引導的方向,是專利轉化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方式。廣東積極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新模式,近日,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衛健委、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印發《關于發布和推廣廣東省“先用后轉”有關科技成果的通知》,整理發布2100余項科技成果,發動廣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精準對接,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