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長者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專區 > 要聞

廣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來源:南方日報網絡版時間:2016-04-07 08:58
【打印】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廣東省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十二五”時期,全省各地、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不斷深化農村改革,著力促進農民奔康致富,有力推動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筆者從6日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十二五”時期,廣東省在現代農業建設、農業科技水平和機械化程度提高方面取得長足進展,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基層治理創新成效顯著。

  據省委農辦等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五年來全省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4%,2015年達3345億元。在社會事業建設方面,廣東省解決了755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約3萬公里新農村公路實現路面硬化,完成56.8萬戶農村危房改造。48個山區縣完成縣域主體功能區規劃,珠三角8市50%以上的村改居社區推行“政經分開”改革。

  產權制度改革有效化解涉農矛盾

  在日前出臺的《關于廣東省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中(以下簡稱《方案》),把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放在了首位,并明確要分類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省委農辦主任陳祖煌認為,廣東省農村綜合改革的特色之一是注重基礎性制度建設,產權制度建設是農村綜合改革的基礎。在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后,需要一個公開透明、制度完善、合法有序的平臺。

  “通過平臺建設,摸清了農村集體資產底數,規范了農村產權交易行為,給老百姓一個明白,還基層干部一個清白?!标愖婊驼J為,平臺既是創新農村治理、化解涉農矛盾、保護農民權益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抓手。

  根據統計,截至去年12月底,全?。ú缓钲谑校峦┧墟偅ń郑┖娃r村集體經濟組織100%開展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理核實工作,建成縣級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產權平臺)128個、鎮級平臺1397個,縣鎮兩級覆蓋率分別為96%、97%,有18個地級以上市實現了縣鎮兩級平臺全覆蓋。

  在已全面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合法使用的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廣州市,100%的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理核實工作,并實行農村產權流轉服務平臺季度通報,平臺的鎮街覆蓋率達到100%.2015年廣州市平臺交易30874宗,交易額達312億元。

  通過平臺建設及流轉服務,廣州市“三資”問題引發的涉農矛盾大幅減少。據統計,2015年涉農到市上訪261批1164人次,同比分別下降58.9%和39.9%。在佛山市,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運行以來,因農村“三資”管理問題引發的信訪案件下降了90%以上。

  多方參與農村治理探索新格局

  在推動“三農”工作,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中,廣東省積極開展農村基層治理探索,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創新基層民主協商機制。

  清遠、云浮等地積極探索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創新農村基層治理機制,以培育和發展自然村村民理事會(云浮市稱為自然村鄉賢理事會)為抓手,提高農村社會組織化水平,增強農村“自組織”能力,建立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組織為基礎、農村社會組織為補充、村民廣泛參與、協同共治的農村基層治理新格局。

  清遠通過推動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農村公共服務的“三個重心下移”,完善村級基層治理體系。截至目前,清遠在行政村一級成立1013個黨總支,在村小組一級成立9707個黨支部,建成1100個村級社會綜合服務站,為農民提供8大類108項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同時清遠還在自然村(村民小組)全面建立村民理事會,共成立了16412個理事會,作為村委會加強村民自治與服務的重要輔助力量。截至去年年底,村民理事會共協調組織開展公益事業建設22887宗,調解農村社會矛盾糾紛25192宗。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表示,去年中央出臺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中,在健全農村基層民主管理制度,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上,便在某種程度上借鑒了清遠的“三個重心下移”經驗,對基層放權,充分挖掘基層自治能力。

  陳祖煌認為,在解決一些農村治理難題上,村民理事會可發揮巨大作用。“關鍵要加強引導培育規范,使村民理事會成為村黨組織領導和村民委員會指導下,協助開展村民自治的群眾性組織。”

  全面布局補齊“三農”短板

  五年來,廣東省“三農”工作成績顯著,農業發展形勢最好、農村面貌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按照中央部署和廣東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十三五”期間是廣東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三農”工作是廣東省補齊農村短板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

  筆者從省委農辦等相關部門獲悉,廣東省目前正在加快制定《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率先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實施意見》,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資源保護和人居環境建設、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城鄉協調發展、農村改革深入推進、農村基層治理創新等八個方面入手。

  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廣東省將著力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和生產結構、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同時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在深入推進農村改革方面,廣東省將健全農業農村投入持續增長機制,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同時積極完善農業保險制度,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村改革社區“政經分開”改革。另據了解,2016年年底,廣東省將實現縣鎮村三級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全覆蓋。

?

適老化無障礙服務
網站信息
關于本網             網站聲明
聯系我們

020-83135078

僅受理網站建設維護相關事宜

service@gd.gov.cn
新媒體矩陣
網站官方微信 網站官方微信
粵省事小程序 粵省事小程序
粵商通APP 粵商通APP
網站官方微信
粵省事小程序
粵商通APP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