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丹出席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朱小丹出席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暨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強調在全省掀起村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新高潮
?
27日下午,省政府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研究部署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省長朱小丹出席會議并講話,副省長許瑞生主持會議。
朱小丹充分肯定“十二五”以來廣東省在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上所取得階段性成效。他指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僅事關全省四千多萬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事關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同時直接影響廣東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各地、各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放在突出位置來抓,按照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的統籌協調作用,以保障農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底線,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宜居村莊為導向,狠抓鄉村規劃、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和禽畜污染、水體污染治理等關鍵環節,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傳承和凸顯嶺南文化特色,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力爭到2020年全省基本完成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改善任務,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基本實現干凈、整潔、便捷,建成一批美麗宜居村莊。
朱小丹指出,開展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是破解當前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的重要突破口,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關鍵性、基礎性治理工程,也是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的重要任務之一。各地、各部門要突出重點任務,全力打好垃圾和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集中以垃圾污水治理為重點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治頑癥、見實效。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加快建設步伐。到2018年,粵東西北地區12個市全域及珠三角地區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薄弱的惠州、江門、肇慶縣域地區要合計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42座,處理能力21900噸/日;合計新增市、縣、鎮污水處理設施816座,新增處理能力549萬立方米/日,新增配套管網總長9020公里,新增農村污水處理設施29506個。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創新推進方式。做好項目統籌,以縣(市、區)為單位或分流域、片區對項目進行合理搭配,增強市場吸引力,因地制宜選擇建設模式。三是堅持難點攻關,強化資金籌措和管理。加大財政投入,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用好國家金融政策,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四是堅持建章立制,注重建管結合。把建設基礎設施與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緊密結合起來,嚴格保障工程質量,建立健全收費制度,健全管護長效機制,實現建成一個、管好一個。當前,要以開展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推進農村衛生創建工作,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在全省掀起村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新高潮。同時,珠三角各市要結合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把黑臭水體特別是跨界黑臭水體聯合整治擺上重要工作日程,以市級政府為工作主體,盡快確定技術方案,摸清所涉鄉村底數,大力推進黑臭水體整治。
朱小丹強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多管齊下,全面系統推進各項工作。要抓緊科學編制村莊規劃,提高規劃可實施性,強化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全面提升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配套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扎實推進農村防災減災工作,加快推進山區中小河流治理,強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升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積極發展特色生態農業,保護和活化利用嶺南鄉村歷史文化;健全農村公共服務網絡,大力推進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站、農村教育設施標準化、基層綜合性文化(體育)服務中心、村衛生站、農村家庭服務中心等建設。
朱小丹還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示范帶動,加強宣傳引導,以更嚴、更實的作風,全力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