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1052個問題整改結果今日見分曉
去年7月28日,《關于廣東省2019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提交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報告主要反映了七大方面1052個問題應予以整改。
這些問題最終解決得怎么樣?今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向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提交的《關于2019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報告》給出了答案。
報告顯示,應整改問題已基本整改,已整改到位883個,整改到位率83.94%,比上年同期2018年度審計工作報告反映問題的整改到位率提高2.13個百分點,其中審計查出突出問題的整改到位率比今年3月份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的整改到位率提高8.85個百分點;已整改問題金額1331.5億元,占應整改問題金額92.95%,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315項,追責問責271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資金和捐贈款物專項審計查出問題已全部及時整改到位,到位率100%。取得這樣的整改效果實屬不易,主要有賴于三方面力量上下聯動、層層落實。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二是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狠抓整改落實;三是全省各級審計機關加強督促指導和跟蹤檢查,扎實提升整改效能。
查出問題從來都不是審計的終點,解決問題才是審計的目標。這一年來,廣東省審計機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審計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創新整改方式,加大分類指導力度,將應整改問題分為常規類問題、管理類問題和體制機制類問題,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精準施策、分類整改。通過多方努力,整改的成效有目共睹,“六穩”“六保”等重大政策落實效果更加明顯,財政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績效進一步提升,民生和疫情防控等重點領域保障更加有力,各項利民惠企政策有效落地,“三大攻堅戰”取得了決勝成果,制度約束力和執行力進一步強化,經濟社會運行風險更加可控,公權力行使更加規范,改革創新持續深化,發展潛能有效激發,切實達到了“治已病、防未病”的效果。
單個問題的解決依然不是終點,做好審計整改“后半篇文章”的重點更在于舉一反三、加強管理、完善制度,實現“審計一點、規范一片”的目標。審計披露問題之后,各地區各部門在狠抓具體問題整改落實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安排,深入剖析問題原因,認真研究審計建議,制定完善規章制度,從體制機制上鞏固了整改成果,建立了長效機制,推動了改革進程。尤其是,加大財政、社保、國企等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省市縣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率先實現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部分省屬國有企業實現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積極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下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機制;從機制制度層面推動支持企業穩崗政策落地見效,全省穩崗返還金額和企業戶數均居全國前列……這些機制的改革、制度的創新,無不得益于審計整改工作的責任層層傳遞、壓力層層傳導、任務層層落實、成果層層擴大。
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工作事關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當前,1052個應整改問題中仍有少部分沒有整改到位,其中94.67%是今后需進一步規范的管理類問題和短期內還不具備整改到位條件的體制機制類問題,5.33%是受疫情影響尚余少量工作未完成的常規類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各地區各部門自覺扛起整改的政治責任,進一步嚴格整改要求、細化整改措施、健全長效機制,整改成果必將進一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