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代表委員聚焦產業科技互促雙強積極建言獻策 加快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產力向新的質態躍升
科技創新是制勝未來的關鍵變量。廣東如何推動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把創新落到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聚焦這一話題,今年全國兩會,廣東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建議通過加大創新投入、營造產業生態、發揮人才作用等舉措,加快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產力向新的質態躍升,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硬實力”。
宏偉藍圖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黨的二十大報告
真言良策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
發揮領軍人才作用 打造高效創新體制機制
“汽車企業作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主體,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馮興亞說,產業發展能為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帶來良好的環境,而科技創新同時又是形成新質生產力、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要堅定不移地推動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把發展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進一步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馮興亞介紹,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得益于國家的戰略引導和政策扶持,各企業加大創新投入,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廣汽集團堅持科技創新,目前累計自主研發投入超過450億元,已經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專利1.8萬多件。馮興亞認為,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國塑造新質生產力的一個典范。
企業如何推動實現產業科技互促雙強?馮興亞建議,首先要發揮領軍人才作用,打造人才體系。領軍人才作為團隊指揮官,往往能吸引人才,形成一個有凝聚力的高水平人才團隊。其次要打造高效的創新體制機制,為創新人才實現價值提供舞臺,為科技成果的落地提供條件。另外還要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建設先進的試驗平臺,提供完善的硬件設施,為創新研發提供基礎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
讓創新產品快速進入市場 形成良性循環
從一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到打破國外企業在神經外科高端產品領域的長期壟斷,成為技術領先的上市公司,邁普再生的成長歷程,讓袁玉宇對產業科技互促雙強感受深刻。
在袁玉宇看來,生物醫藥等新技術所帶領的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醫藥產業具有技術壁壘高、研發投入大、產品周期長的特點,創新企業從早期研發到產品上市的不同階段,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對投資的需求和依賴更高。他建議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中小型創新企業的支持和補貼,營造更好的產業創新生態。設立快速的市場準入機制和短期的市場保護機制,讓創新產品能快速進入市場并享有應有的價格優勢,從而有更多資源進一步推動創新,形成良性循環。
“創業成果由人才團隊共同創造,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創新人才也至關重要。”袁玉宇還建議,重視和發揮產業專家的力量,在國家現有專家庫中,建立特定的產業專家智庫,或在現有領域專家庫中增加產業專家比例,以更好發揮產業端對創新政策和創新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廣東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專職副主任熊水龍:
加大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提升服務經濟社會能力
高校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在熊水龍看來,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要進一步加大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可以確立以轉化為目標的科研立項機制,把成果轉化績效作為項目結題驗收的考核指標。”熊水龍建議,要強化轉化導向,加大高質量成果供給,如將資源配置與轉化評價結果掛鉤,把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納入科技資源分配衡量指標,以成果轉化為導向分配科技資源。鼓勵有組織的科研,探索跨校跨專業跨領域跨區域協同攻關,為重點產業鏈解決共性關鍵技術難題,實現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如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項目轉化機制?熊水龍建議,建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平臺,建成高校科技成果數據庫和信息共享平臺,推動知識產權與技術轉移一體化運營。強化科技成果信息披露,面向市場建立常態化信息交流機制,促進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在人才機制上,可以探索設立專業化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服務人才職稱評聘序列,暢通專職轉化人員職業發展和職稱晉升通道。加快構建高校科技成果分類評價標準和規范,探索科技成果第三方評價機制,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服務經濟社會能力。
- 在粵全國人大代表、住粵全國政協委員3月3日抵京 扎實調研匯集民意 積極建言履職盡責 2024-03-04
- 在粵全國人大代表結合履職實際 精心準備議案建議 高質量發展與民生福祉成高頻詞 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