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人民政府](images/logo.png)
![長者專區 長者專區](images/zzzq.png)
《教育部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深圳職業教育高端發展 爭創世界一流的實施意見》解讀
2020年12月1日,教育部、廣東省政府聯合印發《教育部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深圳職業教育高端發展 爭創世界一流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背景和意義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職業教育與區域產業共生共長,深圳職業教育主要發展指標始終保持全國前列,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2020年,教育部啟動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支持深圳建設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市域試點。部省聯合制定印發《實施意見》,是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關鍵舉措,是推動廣東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支撐,對于廣東特別是深圳更好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國家關于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部署要求,全面提升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打造世界一流職業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和積極影響。
二、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提出20條改革創新舉措,主要包括七個方面:一是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時代新人。強調加強黨對職業教育的全面領導,用好深圳改革開放生動實踐的“活教材”。二是瞄準“高精尖缺”,打造人才培養高地,著力建設一流職業學校、一流專業群,打造一流師資隊伍,助力產業高端發展。三是打造現代智慧職教,構建職業教育新生態。在深圳率先全市5G獨立組網基礎上,實現職教從平臺到資源、模式的全方位變革。四是創建示范性產教融合型城市,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五是推進粵港澳職教聯動發展,打造世界灣區職教高地。推動職教要素流動,促進粵港澳職教交流合作、聯動發展。六是主動參與全球職教治理,提升國際影響力。建設職教國際高端平臺、開發職教標準、加快職教資源海外布局,擴大全球職教治理的中國聲音。七是創新保障體制機制,助力職教改革發展。建立部省共建協調推動機制,深圳計劃投入100億元為職教改革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主要特點與創新點
一是用深圳故事凝聚愛國情懷。用好改革開放實踐的“活教材”,創新優化思政課程內容供給,開發一批講好深圳故事、中國制度的經典教材,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
二是率先探索職教高端發展新模式。融入“雙區”建設,對接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搭建產教深度融合重大平臺和項目,攜手世界一流企業或行業領軍企業,圍繞集成電路等“高精尖缺”領域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群、特色產業學院,推進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培育一流技術技能人才隊伍。
三是構建智能時代職業教育新生態。推動人工智能和職教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推進專業升級與數字化改造、智能化教與學方式變革,加快發展適合每個人的職教、更加開放靈活的職教,探索未來職教新模式。
四是推進粵港澳職教聯動發展。整合灣區優勢資源,加強粵港澳職教交流與合作,推進資歷框架對接,共建特色職教園區,推動灣區職教要素流動與互補提質。
五是引領職教國際化。搭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展中國家職教創新中心、世界職業院校與應用技術大學聯盟秘書處等國際高端平臺,推動職業教育標準國際化,加快職教“引進來、走出去”步伐,爭當國際職教示范。
四、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部省共建協調推動機制。建立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深圳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組建工作專班,負責具體推進工作。教育部、廣東省提出支持政策清單,深圳市制定工作任務清單。出臺《深圳經濟特區職業教育條例》,以立法形式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健全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職業教育督導體系,把職業教育作為對市區兩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督導的重要內容。
二是完善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建立與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優化教育支出結構,計劃到2022年累計投入100億元支持職業教育發展。深化職業學校績效工資制度改革,績效工資分配向關鍵崗位、優秀拔尖人才、領軍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傾斜。鼓勵教師、教育科研人員通過技術研發、教材研制、咨詢服務等方式獲取獎勵性績效收入。公辦職業學校承擔面向社會職業技能培訓的收入在合理扣除直接成本后,按60%的比例提取補充單位績效工資,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之外單列管理。允許職業學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學校培訓工作量可按技能等級和學時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
三是優化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環境。設立“深圳工匠節”,加大對技術技能人才獎勵力度,培育和傳承工匠精神。設立職業教育深圳獎,面向全球獎勵作出杰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隊。建立符合技術技能人才特點的職稱評審與職級晉升制度,同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深圳市落戶、就業、參加機關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等方面與普通高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將符合條件的技術技能人才納入公租房、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保障范圍。實施“大國工匠”精英引領計劃,鼓勵高校招收技能大賽優秀選手和絕技絕藝技術技能人才。強化職業學校社會服務功能,建設一批民生服務學院、社區學院、行業培訓學院,進一步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良好社會風尚。
- 教育部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深圳職業教育高端發展 爭創世界一流的實施意見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