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長者專區
當前位置:首頁 > 長者專區 > 政策解讀

廣東金融“十四五”規劃目標:到2025年境內外上市公司破1500家

來源:南方日報網絡版時間:2021-08-08 07:11
【打印】

  8月6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保監局、廣東證監局負責人就《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進行解讀并答記者問。

  據悉,《規劃》首次提出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實施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金融倍增工程”,并首次規劃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方式路徑。

  根據《規劃》,到2025年,廣東金融業重要支柱產業地位和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提高,金融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全省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5萬億元,全省各項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40萬億元、各項本外幣貸款余額達到30萬億元左右,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超過150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保費收入達到8000億元左右,上述指標比“十三五”期末提高50%左右。

  抓好“十項任務”實施“金融+”十大工程

  作為“十四五”時期指導廣東金融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詳細描繪了金融強省建設藍圖。《規劃》指出,展望2035年,廣東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大幅躍升,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廣東將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現代金融體系,以及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金融資產結構、社會融資結構,金融改革創新走在全國前列,金融科技發展引領行業方向,金融開放達到更高水平,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全面建成金融強省。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目標:到2025年,金融業重要支柱產業地位和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金融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全省本外幣存款余額40萬億元、貸款余額30萬億元左右。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超過150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保費收入沖刺8000億元。

  “上述指標比‘十三五’期末都提高50%左右。”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于海平在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廣東省將緊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123+雙10”為戰略導向,加快建設金融強省。其中,“123”為堅持“一個樞紐、三方發力”,擔負起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重要使命;堅持“雙城引領、全省聯動”“三輪驅動、安全發展”,以“金融改革開放、金融科技創新、金融生態安全區建設”三大動力驅動金融強省建設,營造國際一流的金融發展環境,推動金融風險高效治理,實現金融安全發展。“雙10”為抓好壯大金融產業“十項任務”,鞏固增強金融的重要支柱產業地位;實施“金融+”十大工程,發揮好金融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血脈”和支撐作用。

  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區域金融平衡發展

  《規劃》詳細部署了“十四五”時期廣東金融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于海平介紹,“十四五”廣東金融業將在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區域金融平衡發展、健全以“雙城聯動”為牽引的現代金融體系、推動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構建服務新發展格局的大金融體系、推進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打造金融生態環境優良的安全區等方面重點發力。

  據悉,《規劃》對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和汕頭、湛江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以及粵北生態發展區的金融發展都作了具體規劃,并提出了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實施“金融倍增工程”。

  對此,于海平表示,粵東粵西粵北與珠三角地區主要金融指標之比都是1∶9,經濟指標之比則是2∶8,“倍增”就是要把金融差距縮小到跟經濟差距至少持平。

  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童士清補充,將完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政策支持體系和金融對口幫扶機制,引導珠三角地區金融資源回流反哺。大力推廣普惠金融,創新涉農信貸產品、發展農業特色保險,助力鄉村振興。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金融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在普惠金融、農村金融、綠色金融、海洋金融等方面形成一批有特色、小而精的先行示范項目,金融對當地產業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提高,與珠三角地區的金融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

  在打造國際金融樞紐方面,《規劃》提出吸引海內外金融機構、金融人才以及資金、業務、資源匯聚,在金融科技、創新資本、綠色金融、人民幣資產配置和制度創新等方面引領示范,加快建成新時代聯系海內外、影響全世界的國際金融樞紐。其中,綠色金融關注度較高。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林平表示,“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也是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時期。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將加快完善綠色金融發展的激勵機制、持續擴大綠色融資規模、加強對碳達峰碳中和的金融支持、加快推動綠色金融內部管理機制建設。

  加快推動金融與實體經濟各領域融合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規劃》要求,加快推動金融與實體經濟各領域融合,大力發展科創金融、產業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農村金融和民生金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廣東銀保監局副局長陳曉勇表示,“十四五”時期,將加強科技自立自強的金融支持,擴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投放;鼓勵銀行業發展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穩妥開展外部投貸聯動,強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創新;鼓勵保險資金、符合條件的資管產品投向支持科技企業的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

  此外,在加快推動普惠金融提質增效方面,廣東銀保監局將鼓勵銀行機構單列小微企業信貸計劃,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和金融產品創新,提高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占比。他表示,要鼓勵銀行保險機構通過設立綠色專營機構提升綠色產業專業服務能力;鼓勵銀行保險機構設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創新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實現鄉村振興領域信貸投入持續增加,農業保險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此外,廣東銀保監局還將著力構建民生金融保障網。加強對教育、醫療、水利、交通、文化、旅游等領域的金融服務保障,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的融資支持,大力發展大病保險、巨災保險,規范發展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

  在資本市場方面,《規劃》明確,到2025年境內外上市公司超過1500家、A股公司突破1000家,支持建設國際一流的深圳證券交易所,支持招商集團、平安集團提升世界500強名次,支持廣發銀行做大做強、加快上市,支持廣發證券、廣發基金等成為更具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

  對此,廣東證監局副局長黃王侯表示,廣東證監局將推進重大平臺建設。包括支持深交所創新改革發展,協同推進企業上市、發債、再融資、并購重組等工作,形成良性互動發展;高標準建設廣期所,發展期貨交易相關產業,聚集期貨中介機構,優化期貨業發展生態環境,打造風險管理中心;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范創新發展,全面提高綜合金融服務覆蓋面。同時,該局還將推動企業上市掛牌融資。圍繞科技創新、區域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加大力度持續推動優質企業上市,引導符合條件的新三板企業到精選層公開發行掛牌和轉板上市。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首次公開發行、增發股票、發行公司債、資產證券化產品及基礎設施REITs等方式擴大直接融資。

適老化無障礙服務
網站信息
關于本網             網站聲明
聯系我們

020-83135078

僅受理網站建設維護相關事宜

service@gd.gov.cn
新媒體矩陣
網站官方微信 網站官方微信
粵省事小程序 粵省事小程序
粵商通APP 粵商通APP
網站官方微信
粵省事小程序
粵商通APP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