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超3000萬人的廣州都市圈來了!打造全國高質量同城化示范區
老廣們注意了,覆蓋超3000萬人的廣州都市圈來了!
跨城上班、跨市消費已是如今不少廣佛人民的日常,但城市功能過度集中、人口過度集聚、大城市病加劇,還有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銜接不夠順暢等問題,也給居民造成困擾。
再進一步,“廣佛同城”還有沒有可能向更大范圍延伸?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發達的制造業、服務業優勢,能否不再限于廣佛兩個超大特大城市,而更多地向周邊城市(鎮)轉移?
這一安排已提上日程。12月20日,省政府網站最新發布的《廣州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其中諸多關鍵:
——進一步加快廣佛全域同城化,打造全國高質量同城化示范區;
——推進肇慶、清遠中心城區適度擴容提質,強化與廣佛核心區硬軟件聯通共享,積極承接廣佛優質資源要素外溢和非核心功能疏解;
——深入推進廣清一體化,支持清遠等地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
根據規劃,廣州都市圈范圍包括廣州市、佛山市全域,肇慶市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四會市,清遠市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土地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約3257萬人。規劃有關任務舉措涉及清遠英德市和云浮、韶關部分地區。
規劃提出,以廣州為中心,以廣佛核心區為引領,以肇慶、清遠中心城區為發展極,構建“一核兩極四軸”都市圈總體發展格局。
目前,廣州都市圈經濟總量、常住人口數量、經濟發展質量均位居國內都市圈前列。2022年都市圈GDP約4.46萬億元,人均GDP約13.7萬元,經濟密度約2億元/平方公里。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艾學峰表示,廣州都市圈地跨珠三角地區中部(廣佛肇)與北部生態發展區(清云韶),都市圈內經濟實力雄厚,但城市間發展差距較大,“虹吸”與輻射效應并存。
規劃提出,廣州都市圈各市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著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全國高質量同城化示范區、全國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典范區。
其中,廣州和佛山兩市作為核心區,廣州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作用,提升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科技教育文化醫療中心功能,加快建設國際大都市,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佛山將加快建設制造業創新高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創新高地,加快建設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都市。以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為引領,共建國際化都會區,實現兩市全面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區和全國同城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帶動都市圈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肇慶、清遠城區作為兩極,肇慶城區將建設彰顯中國特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城市,建設產業聯動、空間聯結、功能銜接的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新城、康養休閑旅游度假勝地和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高品質新都市;清遠城區將打造大灣區重要產業延伸帶,探索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創造新時代生態功能區高質量發展“清遠經驗”。
四軸分別為廣佛肇發展軸、廣清發展軸、與深圳都市圈聯動發展軸和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聯動發展軸。
規劃還聚焦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共促創新驅動發展、協作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共建共享宜居都市圈、打造生態美麗都市圈、構筑區域合作開放新格局、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提出規劃舉措。
艾學峰指出,廣州都市圈建設將有利于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充分發揮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和佛山省級經濟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構建珠三角地區與北部生態發展區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有利于廣州市疏解轉移與國家中心城市定位不符的功能,不斷強化創新能力、文化軟實力、國際競爭力和門戶城市功能,鞏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地位;有利于加快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的能級;有利于肇慶進一步提升都市區發展水平;有利于清遠、云浮、韶關市在建設北部生態發展區、實現綠色發展的前提下,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好更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獲得更加開放的經濟合作空間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