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據佛山市交通運輸局消息,為積極響應市民關切的“停車難”問題,佛山創新推進停車資源普查工作,在全市范圍首次建立了完整的停車靜態大數據底座,成為全國首例開展全市域、全樣本停車普查的地級市,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停車普查“佛山模式”。
2021年底,佛山小汽車保有量突破300萬輛,平均每3人就擁有一輛小汽車,停車供需矛盾突出。
為有效解決市民“急難愁盼”,佛山提出實施“停車難”紓解工程。2022年4月,佛山市“停車難”紓解工程三年行動工作全面啟動,明確要求開展全市各類停車設施資源普查。因此,佛山市交通運輸局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組建專業普查團隊統一開展停車資源普查工作。
佛山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普查范圍覆蓋佛山全市域,總面積約3800平方公里,城鎮和農村地區全部進行無差別的現場實地調查。普查內容全面,涵蓋住宅、非住宅等4大類,商超、公寓、辦公等30個小類,對于未設置泊位,但是有車輛停放的場所也進行了普查,實現應查盡查、不留死角,真正摸清了停車供需矛盾。
此次停車資源普查工作,首次構建了立足宏觀、把握中觀、聚焦微觀的佛山全市域完整的停車靜態大數據底座,匯集全市停車場點、線、面多維數據信息,可以針對任何停車場、任何片區進行多尺度、多視角全面分析,深入推動停車數字化治理,為佛山停車規劃—建設—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普查數據顯示,佛山全市泊位共304.3萬個,小汽車泊車比0.91,高于我國大城市泊車比的平均水平,但與國家規范要求的泊車比1.1—1.3還有一定差距。全市泊位、車輛停放整體呈現“東密西疏”的形態,與城市發展特征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