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莊鎮紫南村引入“鄉村CEO”,打造佛山首個“村莊上的4A級景區”。圖片來源:南莊鎮
今年“五一”假期,白坭鎮三巷村游人如織。圖片來源:白坭鎮
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和三水區白坭鎮,一個是有風景有風情的魅力水鄉,一個是三水文明的發源地;一個是有龍頭有集群的產業強鎮,一個正加速邁向新型儲能的新賽道。2023年,兩個鎮同時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和全國千強鎮,各具特色。
今年,是廣東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關鍵之年。鎮域經濟如何發展壯大?美麗圩鎮如何建好?鄉村全面振興如何推進?圍繞典型鎮培育的重點話題,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南莊鎮黨委書記葉華和白坭鎮黨委書記喻曉坤,共話典型鎮培育經驗、共商鎮域振興良策。
“摸著石頭過河”
壓力轉化為動力 加快典型鎮打造
南方日報:兩個鎮都是全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培育對象,有沒有壓力?
葉華:說沒壓力,那是假的。因為,典型鎮應該如何打造,我們也沒干過。大家一開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如果將考核看作是任務,那就是壓力,但如果將考核看作是機遇,那就是動力。南莊就是將考核看作是機遇,是典型鎮培育工作的動力。
今年,南莊繼續圍繞典型鎮建設要求,高標準高要求推進典型鎮建設工作,力爭典型鎮建設工作在全省首批110個典型鎮中位居前列。
喻曉坤:實事求是地講,一開始是非常有壓力的。這種壓力主要來自于對典型鎮培育工作的高期待和嚴要求,同時也來自于與其他先進典型鎮之間的競爭和比較。
有了壓力之后,更有動力。我們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要“一年創建樣板、兩年佛山示范、三年全省典型”。在經歷了一年的奮斗后,我們因為有壓力更有戰斗力,力爭上游、爭創示范,已經刻在我們白坭人的精神中,爭取為推進全省、全市、全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南方日報:對于美麗圩鎮建設,一年來有什么好的經驗?碰到了哪些難題?
葉華:在我看來,大到街道、河道、公園、農貿市場,小到垃圾站、下水道、房屋外立面,都是推進圩鎮高品質建設的發力點。
南莊以省級美麗圩鎮示范樣板創建為目標,積極落實“三個做優”:一是做優人居環境,二是做優基礎設施,三是做優公共服務。目前,我們最大的“硬骨頭”,一是鄉村農房風貌提升,二是老舊村級工業園改造,我們現在正全力以赴、有序穩步地推進。
喻曉坤:在美麗圩鎮建設過程中,我們自我加壓,實現三個提標:第一是“從一到多”,我們要求要向多的一個(方向)增加(數量),比如提高教育配置,繼續謀劃建設一所高標準九年一貫制學校,實現覆蓋面的廣度;第二是“從有到優”,我們希望向上要優質資源,鎮內來統籌,平衡資源;第三是“從散到合”,在推進美麗圩鎮建設時,將一些資源整合,放在一塊實現共同發展。
目前,白坭美麗圩鎮的建設還存在兩方面的難題。一方面,美麗圩鎮建設的覆蓋面尚不夠廣泛。另一方面,公共服務供給質量不高。今年,我們將推進鎮內健康服務共同體建設落地來解決這些問題。
“經歷新舊動能轉換兩個階段”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壯大鎮域經濟
南方日報:壯大鎮域經濟,南莊如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葉華:南莊的新舊動能轉換,經歷了兩個階段。現在,我們逐步走向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的階段,引入了不少新興產業,包括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擺脫了以前專業鎮產業單一的局面。
我來說一組數據:去年,我們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3%,占全區比重超四成。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3年新增16家,總量達43家,是5年前21倍。高新技術企業存量達201家,對比5年前增加了140家。
今年,我們更是以申報省產業園為契機,錨定“產業招商年”,招大引強,全力打造萬畝智造產業園。
南方日報:白坭鎮怎么做好招商引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喻曉坤:目前,白坭鎮已簽約12個新型儲能產業,總投資約133.5億元,已動工3個、投產2個。接下來,我們將通過“三化”的招商機制來跑出白坭“加速度”。
一是“精準化”招商,瞄準新型儲能、智能裝備制造和食品飲料,選準招商對象精準對接,力爭今年招商引資達70億元;二是“專題化”招商,主動對接市跟區在外地的工作組,開展專題化招商,高標準推介白坭;三是“項目化”招商,今年計劃推動中城大有等8個項目動工建設,推動屈臣氏飲料等12個項目竣工投產,進一步使白坭的產業向“新”,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南方日報:白坭鎮是傳統工業重鎮,今年提出“創建工業專業鎮典型示范”,怎么當好典型示范?
喻曉坤:我們今年提出了“產業智造轉型升級,創建工業專業鎮典型示范”的目標,為了當好典型示范,我們堅持以轉型升級為主線,從五個方面加快產業強鎮建設步伐:第一向戰新產業要增量,第二向數字化轉型優存量,第三向低效用地優效益,第四向集體留用地解矛盾,第五向技術創新要新質生產力。
南方日報:南莊的產業結構現在如何?一、二、三產的發展策略是什么?
葉華:南莊第二、第三產業都在進步,這也是我們同步推進產業升級和城市化的必然結果,我們的目標是“精一強二優三”。
“精一”就是一產要做精,在農業方面,我們統一來管理和運營。“強二”,我們堅持以制造業為主,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兩手抓”,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實現產品的量變到質變。“優三”,就是做優服務業。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快,我們的三產也不斷在優化。去年,我們舉辦“車水馬龍”節,4天的車展十分火爆。我們希望“優三”讓南莊更有生活的味道、更有煙火味、更好玩。
“從獨角戲到大合唱”
讓基層治理形成新時代“楓橋經驗”
南方日報:當前,廣東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兩鎮會怎么做?
葉華:南莊鎮以“一盤棋”思維系統謀劃,引導農村集體通過“村村聯動”“村組聯動”“組組聯動”和“國集聯動”等新模式,不斷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較為良好的成效。第一是人才培養,打造出一批具有戰斗力、敢于擔當、敢啃“硬骨頭”的“兩委”干部隊伍。第二是改變觀念,實現了從“黨委政府要我干”到“我自己想干”的思想觀念轉變。第三是抓產業發展。每個村都有它的產業園區,通過對低端低效土地的改造,改出高質量的園區、高質量的產業。
下一階段,南莊鎮將壓實工作責任,通過調動多方資源做實“鄉村CEO”行動,賦能農村傳統產業發展,為“百千萬工程”添彩。
喻曉坤:我們主要通過五個方面不斷提升農村集體經濟:一是將舊村級工業園進行改造,2023年盤活村集體留用地約363畝;二是逐步解決村的集體經濟留用地等歷史遺留問題;三是強力推進農村集體“三資”改革,實現農村集體資產100%推上平臺公開交易,資產增值20%左右;四是大力推進農村集體連片土地的集約化,引入省農業龍頭企業何氏水產、上市公司上海太和水;五是引入國資,成立鎮村合資公司,“白坭有禮”特色手信店整合分散的旅游產品,帶動農產品銷售,開業僅一個月收入就超100萬元。
南方日報:在基層治理方面,遇到了哪些難點?怎么應對?
葉華:近年來,我們開始實踐源頭治理新舉措,建立綠島湖“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站,實現“小事不出綠島湖,大事不過季華橋”的目標,打造了新時代具有南莊特色的“楓橋經驗”。建站以來,工作站受理各類欠薪糾紛超4036宗,其中2828宗通過調解解決,其余案件引導至勞動仲裁和法院化解,達到100%化解矛盾。
喻曉坤:在白坭鎮,新白坭人是戶籍人口的1.5倍。近年來,我們創新性建立“5+1+N”新市民服務矩陣,實現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共建、共治、共享,讓基層治理從“獨角戲”變成“大合唱”。
“5”是5個中心,通過把服務中心、培訓中心、文化中心、休閑中心、志愿者中心串珠成鏈,形成需求清單、服務清單、自愿清單3個清單來進行管理。“1”是1個聯盟,我們整合黨政社會群團的資源,形成一個大的資源聯盟為新市民提供服務。“N”是指多支服務隊,將新白坭人融合治理黨群先鋒隊與全鎮的群團組織、社會組織整合,不斷擴大新市民服務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