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5-01034 分類: 工業、交通、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15-01-26
名稱: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15〕5號 發布日期: 2018-01-13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8-01-13  瀏覽次數:-
粵府辦〔2015〕5號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珠江西岸

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

(2015-2020年)》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發展改革委反映。

?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1月26日

?


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

布局和項目規劃

?

(2015—2020年)


目 錄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1)
  (一)發展現狀………………………………………………(1)
  (二)面臨形勢………………………………………………(3)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4)
  (一)指導思想………………………………………………(4)
  (二)基本原則………………………………………………(5)
  (三)發展目標………………………………………………(6)
  三、發展重點和布局………………………………………(7)
  (一)智能制造裝備…………………………………………(7)
  (二)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9)
  (三)節能環保裝備…………………………………………(11)
  (四)軌道交通裝備…………………………………………(12)
  (五)通用航空裝備…………………………………………(13)
  (六)新能源裝備……………………………………………(14)
  (七)汽車制造………………………………………………(15)
  (八)衛星及應用……………………………………………(17)
  (九)重要基礎件……………………………………………(18)
  (十)生產服務業……………………………………………(19)
  四、保障措施………………………………………………(19)
  (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力………………(19)
  (二)推進產業集聚,做大做強骨干企業…………………(20)
  (三)完善標準體系,打造知名品牌………………………(21)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壯大產業規模…………………(21)
  (五)加強人才培育,完善公共服務配套體系……………(22)
  (六)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22)


 ?

  先進裝備制造業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工業化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加快培育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是我省特別是珠江西岸各市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是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必然選擇,對于我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由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為進一步推動我省特別是珠江西岸各市先進裝備制造業集約發展,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中央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定》(粵發〔2008〕7號)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工信部聯規〔2012〕145號),編制本規劃。
  規劃范圍為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包括珠海、佛山、中山、江門、陽江、肇慶(主要指鼎湖、大旺、高要、四會)市和順德區,規劃期為2015-2020年。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現狀。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珠江西岸已發展成為我省重要的裝備制造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產業特色鮮明、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水平的裝備制造產業體系,為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產業規模較大。2013年,珠江西岸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725.7億元,其中汽車制造、專用設備制造分別是2005年的4.3倍和3.6倍,年均增長分別為20%、17.5%。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約19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5.3%。

  ——產業水平較高。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加快建設,建立了國家級工程中心4家,形成了中山風電裝備、江門軌道交通裝備、珠海航空裝備、順德精密智能制造等10家以先進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的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通過組織實施重大產業項目帶動戰略,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裝備、通用航空裝備等新興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已形成裝備制造業“海陸空”發展新格局。
  ——優勢產品地位突出。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一批重點裝備產品相繼突破,國內首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復合材料渦槳公務機“領世AG300”在中航通飛華南公司研制并試飛成功,國內新一代CRH6型城際動車組在廣東南車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下線并實現量產,中山明陽風電5-6兆瓦風機樣機已下線。傳統優勢裝備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穩步提升,陶瓷機械、塑料機械、木工機械等專用裝備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一,印刷包裝機械、玻璃機械、壓力機械等專用裝備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均超過20%。

  ——集聚發展態勢明顯。產業集聚發展初見成效,形成了珠海通用航空裝備、中山風電裝備、珠海海洋工程裝備等一批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國內首個按照全產業鏈規劃建設的廣東江門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初具規模。科技部相繼認定我省國家火炬計劃佛山精密制造、佛山自動化機械及設備、中山(臨海)裝備制造業和中山電梯特色產業基地等4個國家級特色裝備制造業基地。同時,培育發展了順德倫教木工機械、陳村壓力機械、大良塑料機械等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專業鎮。
  同時,與國內外裝備制造業先進地區相比,我省珠江西岸裝備制造業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弱,核心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骨干企業少,行業集中度不高;系統集成能力較弱,尚未形成以主機制造為核心、上下延伸的產業鏈;產業體系不健全,相關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等。
  (二)面臨形勢。
  從國際看,一方面,國際制造業轉移層次不斷演進,先進裝備制造業加工制造組裝等環節持續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國內企業通過并購、購買專利授權等多種方式可以迅速獲得裝備制造業加工制造技術,突破技術瓶頸,形成競爭力;信息技術、綠色制造技術、新材料等新興技術在裝備制造業領域的應用,將不斷催生出新的裝備制造業產品門類和業務領域;以數字技術為基礎,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強力支持下,量體裁衣式的單件小批量定制化生產加快發展,產業形態將逐步從生產型制造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型制造轉變。另一方面,金融危機也使發達國家重新回歸實體經濟,提出了“再工業化”、低碳經濟、智慧地球等一系列新的發展路線,紛紛在先進裝備制造業等重點領域進行戰略布局,利用掌握的核心技術占據主動,加快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試圖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制高點,給我國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帶來激烈競爭。
  從國內看,國家將高端裝備制造業列為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和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加快,對各類裝備產品的需求依然旺盛;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和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以及輕工、紡織、石化、冶金、建材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將帶動一批裝備產品的更新換代,為我省珠江西岸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是,受制于產業基礎和技術水平,我省珠江西岸裝備制造業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競爭能力不強,與國內其他地區競爭優勢不明顯;同時節能降耗、環境保護、集約用地等政策對裝備制造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把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作為加快我省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差異發展、龍頭帶動的原則,著力優化產業布局,著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著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重點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力爭到2020年建設成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為全省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與政府推動相結合。遵循市場規律,尊重企業在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注重規劃和政策引導,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統籌政府資源,突破行業關鍵薄弱環節,完善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
  ——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產品;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鼓勵企業通過國際合作途徑,加快對國外關鍵核心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堅持龍頭帶動與產業集群相結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支持重點骨干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聯合及海外并購,提升系統集成能力,做大企業規模;加快推進裝備制造業重點產業基地、專業化園區建設,增強園區集聚功能,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提升專業化分工協作配套水平,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
  ——堅持差異發展與協調互動相結合。根據珠江西岸各市產業基礎、配套能力和要素供應情況,合理布局,發展各有側重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實現差異化有序發展;引導裝備制造業及其基礎零部件、原材料等外圍配套產業梯度轉移和布局,實現優勢互補、分工協作,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一體化發展。
  (三)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躍上新臺階。到2017年,珠江西岸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15000億元,年均增長約15%,其中智能制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新能源裝備、汽車制造、衛星及應用等先進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的比重超過40%。到2020年,珠江西岸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22000億元,年均增長約15%,其中先進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的比重超過50%。

  ——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到2017年,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R&D)支出占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7%,骨干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以上,骨干企業產品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先進裝備技術創新體系。到2020年,R&D支出占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以上,基本形成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先進裝備制造創新體系。
  ——產業鏈培育逐步完善。到2017年,初步形成智能制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等重點產業鏈,形成10個產值超100億元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到2020年,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鏈進一步完善,打造2-3個產值超1000億元、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產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到2017年,形成4-5家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先進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到2020年,形成1家以上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和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特、精、新”中小型裝備制造企業。
  三、發展重點和布局

  結合我省珠江西岸產業發展基礎,重點發展智能制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新能源裝備、汽車制造、衛星及應用等領域先進裝備制造業,以及相配套的重要基礎件和生產服務業,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形成規模化、集約化、差異化沿江沿海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推動珠江西岸形成以大型企業和優勢產品為龍頭、中小企業和配套產品為基礎、產業鏈完整、產業集群發達的先進裝備制造發展格局。
  (一)智能制造裝備。
  以佛山市、順德區為主,重點發展關鍵智能制造基礎共性技術,推進以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伺服和執行部件為代表的智能裝置的研發和產業化,大幅提高制造過程信息化水平,培育開發智能化生產線和數字化車間(工廠),以及高精密數控機床及系統、工作母機等重大設備,提升重大智能成套裝備的集成水平,形成高度靈活、個性化、網絡化的產業鏈。支持智能制造裝備企業在工程承包、維修改造、設備租賃等方面開展增值服務,促進企業由加工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到2017年,初步建成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基地。到2020年,產值規模達2000億元,形成2家以上行業領軍企業。
  佛山市重點發展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專用檢測儀器、機器人本體和智能測控裝置與控制系統,以及3D打印等智能裝備。積極開展智能制造裝備示范應用推廣,培育一批從事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工程的集成商。開發家電智能化生產線技術和設備,提升陶瓷機械、木工機械等專用裝備的智能化、集成化水平。
  珠海、中山市重點發展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等智能測控裝置和自動控制系統,加快集聚發展高端醫療器械,提升醫療器械信息化水平。積極推進紡織服裝、消費類電子、輸配電設備和工程機械等領域企業建設智能化示范生產線和示范數字化車間(工廠),提升裝備智能化水平。
  肇慶市加快發展新型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等智能測控裝置,積極推進陶瓷、冶金等傳統行業建設自動化生產線,提升裝備智能化水平。
  江門市重點發展伺服驅動器、變頻器等伺服系統以及數控加工中心,積極推進食品行業提升裝備智能化水平。
  陽江市積極推動“兩化”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提升五金、刀剪、塑料等行業裝備智能化水平。

?

?
  (二)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
  以珠海市為主,重點發展以海洋油氣為代表的海洋礦產資源開發裝備和大型臨港工程裝備,研究開發可燃冰等海底能源開采技術裝備以及無人潛航器、深水機器人等先進裝備。加快建設大型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和特種船舶生產基地,加快提升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完善產業鏈。到2017年,基本建成大型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到2020年,形成產值千億元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成為我國主要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之一。
  珠海市重點發展深水鉆井平臺、海上油田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等海洋工程裝備以及海上鉆井采油平臺配套設備,加快發展正面吊、起重機械等臨港工程機械和船用高中低速柴油機,積極推進游艇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集聚。
  中山市重點發展三用工作船、多用途海洋支持船、海洋工程拖船等海洋工程輔助船、海上風電安裝船、豪華游艇和執法船艇等,適時發展半潛船、鉆井船、起重鋪管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積極推進游艇產業發展,加快發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裝備。
  江門市重點發展適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特種工程船和具有特色優勢的品牌化中小型船舶產品,以及以分段制造為主的船舶配套產業鏈。大廣海灣地區擇機差異化發展石油鉆采專用設備等深水海洋工程裝備。
  佛山市重點發展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和鎖緊裝置、懸臂梁滑移系統等海上鉆井采油平臺配套設備,以及正面吊、起重機等臨港工程機械。
  陽江市培育發展大型深水海洋工程裝備,適時發展適應世界船舶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船舶產品。

?

?

  (三)節能環保裝備。
  以佛山市為主,重點發展技術先進、市場前景廣闊、競爭能力強的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及配套節能服務產業,培育開發城市垃圾智能分選和處理成套裝備、二氧化碳綜合利用成套裝備以及污染檢測和遠程診斷系統等高端環保裝備,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到2017年,培育形成10家以上銷售額超10億元的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環保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
  佛山市重點發展高效節能鍋爐窯爐、中央空調節能控制技術與設備、余熱余壓利用和節能在線監測等節能裝備,培育發展環境污染控制設備(新型水處理裝備、工業廢氣凈化設備、垃圾焚燒設備)、環境污染修復設備(河涌清淤、淤泥處理與資源化成套技術和設備),推進資源回收利用技術和設備的研發生產。
  中山市重點發展生活垃圾分選、填埋、焚燒發電、生物處理和垃圾綜合利用裝備,培育發展污水處理成套設備、煙氣脫硫設備、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等環保設備。
  江門市重點發展船舶等大型運輸工具的拆解裝備與技術、工業廢物處理與環境服務等,培育發展LED生產裝備,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肇慶市重點發展稀土永磁無鐵心電機、曳引機等高效節能電機技術和設備,培育發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等機電產品再制造。

?

?

  (四)軌道交通裝備。
  以江門市為主,依托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絡建設,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及其關鍵系統零部件,建立健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產品標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升裝備自主化能力。加快延伸產業鏈,大力提高整車配套和生產能力。研究開發磁懸浮、真空管道等超高速軌道交通技術及相關裝備。到2017年,形成1000輛軌道交通車輛年生產能力。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軌道交通裝備修造產業基地。
  江門市重點發展城際和城市軌道車輛的制造、保養以及大、中修業務,加快研發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車型,創設城際軌道交通裝備國家標準,實現和諧號動車組多元化發展。積極引進相關配套企業,重點發展轉向架、牽引系統、制動系統、信號系統、通訊系統等軌道交通裝備關鍵配套產品。
  珠海、佛山市實行差異化發展,重點發展低地板車和區域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的大中修。

?

?

  (五)通用航空裝備。
  以珠海市為主,以低空領域開放為契機,重點發展航空關鍵技術研發,以及通用飛機、水上飛機、無人機、特種飛行器和輕型直升機等,積極發展機場空管導航監視裝備和牽引車、氣源車、電源車和空調車等機場地勤設備。研究開發地效飛行器、通用航空發動機等高端航空裝備。到2017年,培育壯大1家通航裝備制造企業。到2020年,成為國內主要通用航空產業基地之一。
  珠海市重點發展通用飛機總裝、部裝、飛機零部件生產等,培育發展從核心機研發到批量生產的航空發動機生產能力,推動配套航空設備及航空維修、支援、租賃、飛行員培訓等產業配套體系建設,積極發展機場空管導航監視裝備和機場地勤設備。
  陽江市依托低空航線的開通,積極培育發展對私人飛行器或公司商務飛機的停泊、保管、試飛、養護、修理,以及飛行體驗、航空拍攝、景點空中觀光、飛行員培訓等通用航空服務業務。適時發展輕小型通用飛機。

?

?
  (六)新能源裝備。
  重點發展光伏裝備、風電裝備和核電裝備,延伸發展產業鏈,加快發展新型傳感測量、通訊信息、電能質量控制、決策支持、超導、分布式電源柔性接入技術等智能電網先進技術,培育開發高溫氣冷堆、10兆瓦及以上風電和光伏發電技術及裝備。以佛山市、中山市為主,重點發展高倍聚光型太陽能發電成套系統;以中山市為主,重點發展大型風電機組整機及部件,提升研發水平,加強海上風電機組及風光互補系統研制及產業化;以江門市為主,重點發展核電輔助裝備和非動力核技術。到2017年,培育形成1-2家系統設計、設備制造一體化的輸配電工程總承包公司。到2020年,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之一。
  佛山市重點發展太陽能電池專用生產設備、導電玻璃、導電玻璃鍍膜設備、高端濺射靶材、激光設備、太陽能電池及組件,以及光伏逆變器、控制器、邊框支架等配套產品,形成整條生產線研發與建設能力。積極發展高壓輸變電設備、兆瓦級風力發電機及相關配套設備,開發和拓展高端中壓設備在核電、風電和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
  中山市重點開展特殊環境下兆瓦級變槳、變速風力發電機組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加快發展風電齒輪箱、發電機、軸承、葉片、偏航及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形成較完整的風電設備上下游產業鏈。積極推進新一代光伏發電裝備產業化,加快發展高倍聚光型太陽能發電成套系統,提升中低壓輸變電設備智能化水平。
  珠海市重點發展輸電線路狀態監測系統、柔性輸電、微網控制保護及接入等關鍵設備,包括配網自動化智能終端裝備、柜式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等。
  江門市重點發展中低壓開關柜等輸配電裝備,培育發展風葉等海上風電大型配套設備、核電常規島發電主設備及重要輔機設備,積極推進設備裝配、基地人員培訓等相關產業配套服務。
  陽江市重點培育發展創新型垂直軸風電發電機組、配套輔機設備等相關產業,促進高壓氣水混合發電系統產業化。

?

?

  (七)汽車制造。
  以佛山市為主,重點發展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和專用車三大基地,研究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等前沿技術,延伸發展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形成與整車生產能力相匹配的系統配套能力。到2017年,汽車整車年生產能力超過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年綜合生產能力超過5萬輛。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綜合生產能力20萬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之一。
  佛山市重點發展高端轎車、高附加值和多功能客車,以及旅居車、清障車、工程車等特色專用車,延伸發展變速箱、發動機、安全氣囊、電控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提高本地配套率,形成較完善的汽車產業鏈。培育發展純電動轎車,加快建立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動力電池配套能力。
  中山市重點發展永磁電機產業鏈,加快建立上游特種電機材料、功率開關模塊配套能力,延伸發展電動轎車、電動專用車等新能源汽車產品,支持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鏈。積極發展道路養護維修車等高附加值專用車。
  珠海市重點發展高檔客車、純電動客車和醫療專用車、環衛車等專用車,支持發展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鏈。
  肇慶市重點依托廣州、佛山汽車整車產業,大力發展汽車發動機用各類精密鑄件、汽車電子產品、精密齒輪和其他汽車輔件等。
  江門市重點發展驅動橋總成、制動器總成、半掛車車軸總成等汽車零配件,培育發展重型載貨車和高技術、高附加值專用車。
  陽江市重點建設輕量化材料車身產業鏈,培育推進專用汽車生產。

?

?

  (八)衛星及應用。
  以中山市為主,重點發展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三大領域,不斷推進應用概念和應用模式創新,積極拓展衛星在應急、救災、氣象監測、通用航空、智能交通、物聯網等應用領域,著力發展衛星導航終端及位置服務、衛星通信廣播、自主遙感信息等衛星應用產業鏈,培育開發北斗衛星空間基準授時、高分辨率高光譜遙感圖像處理及應用和空間信息三維顯示等技術和裝備。到2017年,培育形成10家以上銷售額超億元的衛星應用企業,初步建立區域衛星應用產業體系。
  中山市加快建設北斗物聯網產業基地、北斗地基增強網絡系統、北斗應用居家養老示范屋等項目,培育發展衛星導航終端及位置服務、衛星通信廣播、自主遙感信息獲取處理和運營服務以及北斗衛星空間基準授時產業鏈。
  佛山市以電子口岸的車輛、船舶監控平臺為切入點,建立北斗衛星應用示范項目,積極解決北斗民用化推進過程中一系列共性技術、應用及管理問題。
  珠海市培育發展衛星多媒體通信、衛星高速網絡接入系統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靈敏度、抗干擾、高動態直捕終端機、多星座、多模融合接收機以及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微型天線等關鍵元器件和電子地圖。

?

?

  (九)重要基礎件。
  以陽江市為主,重點發展精密軸承、高強度螺栓、精密齒輪和高檔液壓/氣動/密封件及系統等基礎件和通用部件的設計、制造和批量生產的關鍵技術,以及大型和特殊零部件制造及加工技術。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加強環境保護,建設華南地區重要基礎原材料生產基地,提升產品品質。積極延伸產業鏈,引入相關企業,規劃布局建設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和特種原材料等配套項目,提供先進裝備所需的關鍵基礎件和原材料。

?

?

  (十)生產服務業。
  建設中德生產服務業集聚區等一批中外先進裝備制造合作示范基地,建立一批檢驗檢測、教育培訓、法律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批功能突出、輻射功能強的生產服務業集聚區,推動產業金融、工業設計、信息系統服務、現代物流配送、電子商務、會展等與先進制造業緊密相連的生產服務業向先進裝備制造基地集聚。順應全球先進制造業發展新趨勢,以佛山市、珠海市、順德區為主,積極發展先進制造領域的全新商業模式和合作模式,推動服務型先進制造業發展,形成高度靈活、個性化、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支持企業提升系統集成能力,發展產品設計、技術研發、工程總包和系統控制等業務,建立現代銷售體系。加快生產制造與信息技術服務融合,發展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科技信息服務、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服務外包、展覽等新業態。以信息化為紐帶,輻射推進珠江西岸各市建設為本地裝備制造產業服務的科研、銷售、商務會展等行業公共服務平臺。

?

?

  四、保障措施

  (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力。
  提升先進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統籌利用資源,組織實施若干重點科技專項,在先進裝備制造業各重點領域均建成1家以上國家認定的工程中心,重點突破智能制造、深水海洋裝備、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關鍵核心技術。對企業承擔的省級財政支持的科技研發項目,用于研發人力投入經費的比例最高可上調至30%.依托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和骨干企業,貫徹落實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項目管理辦法,積極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科技成果產業化效率。在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核電、風電、污水處理等領域組織實施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應用工程,力爭新產品銷售收入比重超過20%。推進形成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產學研用有效融合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體系。
  (二)推進產業集聚,做大做強骨干企業。
  組織實施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示范工程,以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重點產業園區為支撐,依托先進裝備制造龍頭項目,引導相關配套項目在周邊集聚發展,重點在智能制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新能源裝備等領域延伸產業鏈,支持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集聚區創建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創建裝備制造區域品牌。大力支持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積極推進計算機輔助技術在先進裝備制造業研發設計環節的集成應用,以及生產管理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改造,實現規模以上先進裝備制造企業信息技術的應用率達到90%以上。落實國家和省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的各項政策,扶持產業集聚區內骨干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先進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進入省年度重點支持的大型骨干企業名單,并將先進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投資的重點項目優先列入省重點項目,培育50家以上智能制造骨干企業和系統集成企業,形成一批核心競爭力強、主導產品優勢突出、具有總承包和總成套能力的先進裝備制造龍頭企業。
  (三)完善標準體系,打造知名品牌。
  組織編制先進裝備制造業標準體系規劃,積極推動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骨干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制(修)訂。在符合條件的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區,省市共建若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機構,并爭取國家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檢測機構。支持企業采用國際標準,提升裝備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組織實施品牌商標戰略,支持自有品牌在境外的商標注冊和專利申請,促進自有品牌跨國經營與國際化發展,形成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先進裝備產品。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壯大產業規模。
  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以珠江西岸各市(區)為主體,以現有產業基地、開發區、產業園、新區為載體,在落實各市與央企簽訂的投資合作協議基礎上,根據本地區的區位情況和產業基礎,堅持高起點引進,精準招商,做大增量,重點引進帶動性強的國內外先進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突出產業鏈配套招商,細化產業分工,完善配套體系,加快形成優勢明顯、各具特色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帶。對實際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項目,由省市共同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招商引資活動從2015年開始連續開展3年,每年召開一次對接簽約會,力爭累計引進50家以上投資額超10億元的先進裝備制造企業。
  (五)加強人才培育,完善公共服務配套體系。
  不斷完善引進領軍人才和創新型科研團隊機制,在汽車、海洋工程裝備、智能裝備、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等領域引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創新培養模式,實施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下同)與骨干企業對接合作工程,確保先進裝備制造基地內的骨干企業與職業院校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校企聯合招生招工、送崗送學等方式,發揮學校育人機制和企業用人機制的耦合作用,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積極推進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和生產實訓中心,支持全省優質職業院校到重點產業基地設立分校,提供工學交替、專業化實踐、對口就業等條件,基本實現每個重點先進裝備制造基地均有1所以上對口職業院校并有針對性開設相關專業。落實醫療保健、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優惠政策,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環境。
  (六)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聯席會議機制,協調解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加快推進規劃組織實施。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規劃實施工作,做好任務分解,提出年度工作計劃,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并組織評估,定期向省政府報告規劃實施情況。省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政策指導,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政策問題。珠江西岸六市一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建立發改、經信、規劃、環保、國土、海洋漁業等部門互動協調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按照本規劃確定的發展重點和布局,抓緊推進相關項目的組織實施,并做好區域內相關規劃銜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