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記者從廣州召開的第二屆移動互聯網醫療大會獲悉,歷時3年,廣東省網絡醫院已接診逾1000萬人次。與此同時,隨著政策紅利的進一步釋放,互聯網醫院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廣東省網絡醫院院長周其如表示,人工智能是推動互聯網+健康的重要抓手,應推廣到基層醫院地區,幫助當地醫生看好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
每日問診量達4萬人次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互聯網+臨床醫療”,旨在推動互聯網+臨床醫療的持續健康發展,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隨著政策紅利的進一步釋放,周其如認為互聯網醫院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2014年10月25日,深圳友德醫科技有限公司與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共同打造的廣東省網絡醫院率先在全國上線,成為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
“歷時3年,廣東省網絡醫院已接診逾1000萬人次,從最初的每日幾十人次的問診量飆升到如今每日4萬人次。”周其如介紹,截至2018年7月17日,網絡醫院在廣東省省內已培訓接診點13790家,建成并上線接診9062個,接診點扎根在社區醫療中心、學校、社區診所、村衛生室、部隊衛生所、監獄衛生所、海關、藥店等。
人工智能下基層
在大會上,周其如提出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的七大板塊:互聯網+分級診療、互聯網+處方流轉、互聯網+檢驗檢查、互聯網+疾病管理、互聯網+培訓教育、互聯網+居家護理、互聯網+共享醫院。
“人工智能是推動互聯網+健康的重要抓手。”周其如說,省網絡醫院的各類智能穿戴設備在接診點廣泛應用,包括電子血壓計、血糖儀、血脂儀、網絡心電圖儀、智能排卵監測、睡眠監測等。
患者在佩戴智能穿戴設備后,相關數據上傳到云平臺。醫生在平臺上了解患者信息后,綜合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分析,從語言、表情、聲音等數據進行情感識別,判斷患者精神健康狀態,識別疾病發生的風險并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不僅如此,人工智能醫生已在清遠陽山地區投入使用,經訓練后,它將能幫助當地醫生看好多種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
行動計劃指出,醫師可在線開具部分處方、推廣處方流轉平臺,發展配送中心……對此,周其如表示,“網絡醫院將實行互聯網+處方流轉,打造無邊界醫療,連接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等,以城鄉大型藥店為陣地建立網絡醫院接診點及配送點。患者就診后,憑電子處方在院外取藥或送藥上門。”
互聯網+居家護理需求大
未來的網絡醫院是什么樣子,也成為大家探討的一大熱點。周其如提出,未來的網絡醫院應會包含互聯網+居家護理和互聯網+共享醫院。
居家護理的需求很大。省網絡醫院未來將實現提供一個平臺給各醫院登記提供居家護理服務的護士簡介,患者按地理位置、專科護理需要等要求選擇合適的護士進行上門護理,解決醫療服務進家庭的問題,有效保證居家護理水平。
與此同時,開放廣東省網絡醫院平臺接口,邀請省內公立及私立醫院加盟。專家入駐,為患者提供線上及線下的看診服務。設備共享,患者在平臺上查詢預約各醫院的檢查時間,方便患者就醫。床位數查詢預約,患者在網上查詢并辦理預約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