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介紹手機戶政智能咨詢平臺。圖片來源:粵政宣
一切改革,最終落腳點,都是為民惠民。
近年來,廣東公安機關充分發揚敢闖敢試精神,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廣東政法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啟動后,廣東公安積極開展“互聯網+民生服務”專項行動,不斷提高公安機關為民服務和優化營商環境能力。
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腿。截至目前,廣東公安上線“粵省事”服務事項302項、“粵商通”42項、公安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40多項,總服務次數超3.8億人次,匯集各類民生數據及電子證照共11.7億條,服務民生方式逐步從“窗口”向“指尖”轉移。
便民??302項服務事項上“粵省事”
“沒想到這么簡單!”前不久,“新廣州人”王先生順利拿到廣州居民身份證后這樣感慨。他在辦理落戶手續時,幾乎所有環節都在線上進行,僅在最后環節前往窗口遞交相關材料。居民身份證制作完成后,快遞直接寄送到家。
在廣東,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享受公安機關“放管服”改革帶來的各項便利。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是順應信息化發展大勢的客觀需要,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關鍵。早在2015年,廣東公安推出第一批20項“改革惠民舉措”,按下我省公安機關“放管服”改革“快進鍵”,此后各項便民舉措頻出。
廣東政法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啟動以來,廣東公安深入開展“互聯網+民生服務”,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目前,廣東公安共有302項服務事項上線“粵省事”平臺,涵蓋監管、交管、政治部、出入境、治安等多個警種業務,服務更加便民利民。去年以來,廣東公安機關上線“粵省事”便民服務事項累計服務超2億人次。
“原本要跑回湖南衡陽辦,沒想到在廣州就能辦下來!”近日,市民李先生和妻子來到廣州交警車管所天河分所,辦理機動車共同所有人姓名變更登記業務,嘗到廣州車管業務“全國E通辦”便民服務舉措“頭啖湯”。“全國E通辦”便民服務舉措實施以后,每宗業務可節省群眾2天辦理時間。
強大的“線上辦”能力,在疫情期間有效提升了群眾辦事體驗。廣東公安持續通過“網上辦”“自助辦”“郵寄辦”等方式,為無法到場又急需辦理業務的群眾提供了極大便利。如廣州交警推出8項車管便民利企措施,提供“網上辦”“就近辦”“電話辦”等途徑方便群眾辦理車管業務,超85%車管業務可通過網上辦理。
各地公安機關想民之所想,積極將便民服務不斷前移。如珠海公安充分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推出“居民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等公民證件到期提醒服務,變被動受理為主動提醒。
興企??42項政府服務事項上“粵商通”
近日,深圳某企業辦證員焦急地來到深圳市公安局問詢。原來,該辦證員單位聘請到一名外籍技術專家,但對方簽證有效期只有30天,而隔離14天再加上辦理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要花費15個工作日,簽證就要過期了。
當得知新的“外國人在深就業居留事務”辦理時限已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縮短到7個工作日,對方終于如釋重負,并向民警連連致謝。
“互聯網+民生服務”專項行動中,廣東公安持續推出創新舉措,不斷提高服務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能力。
目前,廣東公安在“粵商通”平臺上線42項政府服務事項,涵蓋出入境、交管、治安、監管、禁毒等多個警種業務,最大程序減少企業辦事時需提供的證明材料數量,努力做到“免證辦”。去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上線“粵商通”的服務事項累計服務20萬余人次。
各地公安機關紛紛結合實際,推出了一系列興企舉措。如潮州公安研究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企業“十大指數”總體方案》,全面提升企業“平安指數”“權益指數”“通勤指數”等十大指數;湛江公安結合該市“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出臺《優化營商環境三十條措施》;江門公安推出十項惠企措施,包括涉企案件“快偵快辦”、放寬兩類流動人員居住證申領條件等。
廣州公安梳理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創優服務試點改革措施二十條”,實現253項公安政務服務事項與34類電子證照相互綁定、人證合一,對接658個政府部門辦事平臺,實現企業、群眾辦事“一次認證、全網通行”,先后取消市級證明事項70項,減免辦事提交材料662種。其中,廣州南沙警方聯合南沙區政數局,實現856項商事登記領域政務事項“刷臉”即辦。
“接下來,全省公安機關將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持續深化公安‘放管服’,著力解決群眾生活最貼近、利益最直接、感受最明顯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