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減”大背景下,教育部調整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招生比例為5:5,成了不少家長“雞娃”的焦慮點。作為人口大省,教育、經濟強省,廣東能否加快提高優質普通高中的招生指標?
日前,省教育廳在答復政協委員提案建議時透露,因應學齡人口持續流入,廣東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增加30萬個普高公辦學位,將任務分解到21個地市,并逐年擴大普高招生規模。同時,為克服“唯分數論”,省內已有11個地市出臺了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廣深珠等市已上線信息平臺,在招生錄取中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
委員建議:提高普高招生配比與職教吸引力
“普職比成為許多家長‘雞娃’的焦慮點。”廣東省政協委員、北京市岳成(廣州)律師事務所主任王靜巍律師在今年省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配合“雙減”政策提高普通高中招生配比的建議》,建議以初中畢業生人數為基數,加快提高優質普通高中的招生指標,適當提高普職比,實現公辦與民辦學校同招、普高和職高同招,這樣既擴大了優質普通高中招生人數,又能提高教育質量。
去年“雙減”落地,據王靜巍等委員調研掌握的統計數據顯示,廣東省現有義務教育學科類線下、線上培訓機構壓減率分別達到96.06%、86%,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大大壓減,但中考后的分流引起許多家長的關切。
王靜巍建議,一要在省內的偏遠地區增設普通高中;二要調整普通高中的招生計劃,適當提高普通高中的招生配比,與人口大省,教育、經濟強省地位相適應;三要加強職教建設,提高職教的吸引力,真正將職業教育視為對經濟、社會和個體發展具有特定功能的教育,進而認可職業教育的重要類型和地位?!爸挥羞@樣才能解除學生和家長的后顧之憂?!彼f。
應對人口流入:“十四五”期間增30萬個普高公辦學位
省教育廳在提案答復中稱,廣東主要通過三個途徑,“持續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
一是改善薄弱普通高中辦學。2014-2017年,廣東分三批實施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工程,120多所公辦普通高中完成建設任務,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內涵建設得到進一步強化。2017-2020年,全省圍繞高考綜合改革,實施高中階段普及攻堅計劃學校建設規劃,加強各地學校辦學條件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穩定在95%以上,2020年達到97.29%。
二是加強學位建設。針對適齡學齡人口持續流入,基礎教育階段在校生規模逐年增大的實際,廣東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增加30萬個普通高中公辦學位,并將任務分解到21個地市。
三是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近年來,廣東根據國家普職比大體相當要求,結合各地初中畢業生數、高中資源情況和學位規劃建設情況,編制指導性招生計劃,逐年擴大招生規模,2019-2021年,全省普通高中學校實際招生人數逐年大幅增加,招生人數分別為63.94萬人、67.18萬人、70.52萬人。
據介紹,廣東下一步將聚焦薄弱高中發展等問題短板,如針對縣中特別是偏遠地區普通高中辦學水平薄弱的實際情況,實施縣域普通高中行動計劃,盡快提高縣中教育質量,促進縣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落實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
克服“唯分數論”:發揮綜合素質評價在錄取中的作用
此外,為克服“唯分數論”,廣東省于2017年開始實施中考改革,建立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荚囌猩浫∧J?。
據省教育廳介紹,將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合二為一,實現一考多用,減輕學生重復備考的負擔和壓力。在此基礎上,廣東還重點實施綜合素質評價,推動各地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依據或參考。
早在2018年,廣東省便出臺了《關于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意見(試行)》,并于2021年進行了修訂,同時依托第三方開發了省級信息平臺供地市選用。目前,全省已有11個地市出臺了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其中廣州、深圳、珠海、汕頭、茂名均已使用信息平臺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使綜合素質評價在招生錄取中真正發揮作用。
同時,廣東還實行指標到校,要求優質普通高中要安排不低于50%的招生名額,直接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學校,并適當向薄弱初中、農村初中傾斜,促進薄弱學校建設和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減輕了初中學校間升學競爭的壓力和由此帶來的過重課業負擔。
針對社會大眾對于“提高職教吸引力”的呼吁,省教育廳表示,正努力提升中職辦學質量,如建設88所省級高水平中職學校和298個中職教育“雙精準”示范專業等,同時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近三年,廣東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6%以上,中職學校吸引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