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部門動態

堅持綠色發展 筑牢生態屏障 努力激活“潛力板” 北部生態發展區加速綠色崛起

時間 : 2022-05-20 09:40:21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清遠城區.jpg

清遠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深入實施廣清一體化戰略。 圖為綠水青山環繞的清遠城區。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從寸草不生、土壤損毀的歷史遺留礦山,到綠樹環繞、花草連綿的礦山公園,韶關凡口國家礦山公園上演著礦山“變形計”;從無人問津的粵北偏僻小山村,到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等產業項目落地,清遠連樟村演繹著鄉村振興的“變奏曲”;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客家圍屋走出,梅州的優質農產品可以通過廣東首個內陸綜保區走向世界餐桌……

  把綠色作為底色,發展才更有亮色。圍繞“綠色”這一關鍵詞,五年來,北部生態發展區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激活綠色發展優勢,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綠色低碳產業等加快發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

  生態產業化??綠色發展優勢凸顯

  沿著北緯25度線自西向東環繞,有一片獨樹一幟的綠洲——南嶺。這里保存著完整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系統,亦是廣東省最大的生物物種基因庫。冷空氣被阻擋,暖濕氣流在此滯留,嶺南文化因此在這里孕育繁衍。

  2021年,南嶺入選成為廣東省首個國家森林公園。作為廣東省重要生態屏障,粵北綠色資源豐富,可用于生態資源價值化的空間巨大。五年來,一場將綠水青山轉換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探索在持續進行。

  在云浮,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內各種藥材爭相吐綠,拔節生長,有望建成世界一流的藥用資源種質庫;在梅州,柚子種植面積達62萬畝,逐步實現產量100萬噸、種植面積100萬畝、產值100億元目標;在韶關,依托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一盆小小的蘭花,供應量占全國銷售總量的60%以上,并且走上世界舞臺;在清遠,圍繞清遠雞、英德紅茶、連州菜心、絲苗米、麻竹筍等特色農產品,五個百億產值產業正在加速形成……

  把優良生態和優美風光持續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農業無疑是綠色發展的重要發力點。借助優質的自然資源稟賦,粵北山區著力打造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果盤子”“茶罐子”。在去年遴選的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當中,粵北占比已達50%,每個縣基本擁有一個或以上的省級農業產業園。我省還著力把梅州柚子、河源油茶、英德紅茶等優勢產業打造成產業集群帶。

  給生態做減法,給農業做加法。隨著近年來“三清三拆”等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推進,農村面貌越來越美,“生態+文旅”“生態+醫藥”“生態+康養”“生態+農業”等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在不斷涌現,綠色生態優勢不斷向綠色發展優勢轉化。

  以不久前的“五一”假期為例,丹霞山下,剛剛下山的珠三角游客沿著閱丹公路驅車十幾分鐘就可以看到一路數十家家庭農場,吃吃農家菜、摘摘小番茄,體驗一把田園風光;河源萬綠湖畔,很多特色民宿客房預訂火爆,提前半個月已一房難求,正在經歷著“幸福的煩惱”;清遠則緊隨廣州、深圳,上榜廣東露營熱度最高的城市,競逐新的產業風口;梅州豐順縣留隍鎮潮客小鎮中醫藥文化谷開園迎客,開啟“鄉村游+中醫藥研學”模式。

  從農業生產機械化到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再到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富農,粵北五市鄉村振興的路子越走越寬,呈現出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的新圖景。

  產業生態化??低碳產業穩步推進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如何做好生態和發展雙選題?產業生態化是北部生態發展區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題中之義。

  一度廢棄的紅磚廠房建成智能管控平臺,鋼鐵廠區附近新建的加氫一體站投入運營,引進湖南鐳目智慧制造項目和社會專業孵化器……1966年建成的韶關鋼鐵廠早已經甩掉傳統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向產業集聚的現代化園區轉型。而另一邊,總投資228億元的正威韶關新材料科技示范城項目一期啟動。項目建成后,將帶動粵北地區加快構建相關特色產業體系,形成千億級先進銅基結構材料新領域。

  告別高耗能,擁抱新發展。不僅僅是韶關,其他城市也在快速調整自身的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努力向環境友好的綠色產業方向發展。

  清遠市五年間累計淘汰鋼鐵落后產能500萬噸,化解過程產能62萬噸。與此同時,先進制造業增長27.2%,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16.4%,大幅高于整體GDP增速。河源單位GDP能耗降幅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幅分別達8.3%和12.56%,在北部生態發展區中大為領先。云浮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粵北最低,單位GDP能耗增速和單位GDP用水量排倒數第二,節能效果明顯。

  相較于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升級,五市還瞄準新興產業,在新的賽道上換道超車。

  在云浮的佛山(云浮)產業工業園氫能產業基地,放眼望去,一座座藍色建筑拔地而起,它們分別是氫能研究院、氫能大廈、加氫站和氫能汽車生產車間。目前該園已引進氫能上中下游項目落戶,建成全球最大的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和全球最大的氫燃料電池客車生產基地,創造了“荒山變基地的產業奇跡”,構筑起領先全國的氫能產業體系和產業集群。

  就在今年2月,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落戶韶關。這里將積極承接廣州、深圳等地實時性算力需求,構建輻射華南乃至全國的實時性算力中心。到2025年,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建成50萬架標準機架、500萬臺服務器規模,投資超500億元。

  對河源來說,年產值超百億的水經濟產業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現實。依托境內華南地區第一大人工湖——新豐江水庫,河源市水經濟產業園項目加速啟動,華潤怡寶等水經濟產業龍頭企業紛至沓來,農夫山泉更是第三次“加碼”布局河源。

  區域聯動??交通賦能入珠融灣

  去年11月27日,韶關丹霞機場正式通航,填補了粵北沒有機場的空白。韶關乃至粵北可以便捷通達全國,深度鏈接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國內外大市場,真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與內陸腹地聯動發展的重要節點。

  每天清晨6時15分,廣清城際列車呼嘯而過,穿越清遠的綠水青山,駛入廣州的都市繁華。

  寒極不寒,清遠不遠。如今,清遠境內有包括廣清城際在內的3條軌道交通銜接通道,有包括樂廣高速、許廣高速、廣連高速等現狀及在建主要銜接公路18條。融灣崛起,向南而興,以廣清一體化為主抓手,清遠入珠融灣基礎更牢、速度更快。

  過去五年,粵北地區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梅汕鐵路建成通車,開工建設梅龍高鐵,加快建設贛深高鐵。武深高速、汕昆高速、汕湛高速、云茂高速、河惠莞高速等建成通車。北江航道實現千噸級船舶直達大灣區,西江航道建成廣州云浮國際物流港。

  交通建設加速推進,珠三角核心區優勢要素資源加速向北部輻射,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優質產品加快對接灣區大市場,粵北五市產業和城市更深一度的融灣發展正在發生。

  廣清一體化進入第十年,清遠融灣的深度和力度明顯加大。清遠正在大力推進“三鐵工程”建設,致力打造中心城區至廣州中心城區“半小時生活圈”。而清遠的城市定位也已經從灣區“后花園”變成“廣州北”,攜手廣州共建“421”現代產業體系,深化“總部+基地”“總裝+配套”“研發+制造”“孵化+產業化”等合作共建。

  作為深河產業共建的主戰場,河源國家高新區不僅是中國首批電子信息行業重點推介產業園區,也是廣東省第四大手機生產基地,建有國家通訊終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產業公共平臺,正在向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邁進。莞韶產業攻堅成效顯著,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68個,開工290個,省級產業園實現縣(市、區)全覆蓋。云浮積極對接珠三角企業,探索“灣區總部+云浮基地”等合作模式。

  向粵北集聚的還有科技動能。韶關研發投入連續五年居粵東粵西粵北首位;清遠高新區成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唯一“全國百強”;云浮實現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零的突破”;河源建成廣東大創新研究院,國家級孵化載體數量位居粵東粵西粵北前列。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