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看!”一箱箱滿載晶圓的黑色盒子在天車系統軌道上被運往不同的生產環節,宛若穿梭在未來的空中馬路。這是被譽為“廣州第一芯”的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無塵廠房里的一幕。該公司財務總監裘彥峰說:“近2億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為我們免了一大筆稅費,創新步伐更快更穩,二期項目年底前將實現滿產。”
作為創新主體,龍頭企業引領帶動的同時,小微企業也是當仁不讓的生力軍。今年以來,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疊加發力,小微企業是受益主體,占比超九成。在廣東,今年前7月就有19.2萬戶小微企業收到765億元退稅款。這不僅助企緩解經營壓力,更為它們加大研發投入、堅持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資金。
“我們生產的醫療包裝薄膜產品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可以減少進口依賴,這都依靠堅持不懈的研發。”在廣東超維塑料薄膜有限公司的薄膜生產車間,該公司副總經理劉金保說:“今年我們收到了超過200萬元退稅款,下一步研發投入又有錢了。”
今年,廣東落實落細各項財稅政策,對超6萬戶科技企業實現“申報即提醒”,助其及時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利好,加快推動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促創新??
企業創新意愿和能力提升
“我們正在研發工業級和車規級芯片。”裘彥峰說,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不斷擴圍升級,鼓勵企業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研發中,創新意愿與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我們研發投入占比15%,這個比例還將逐年上升。”他說。
今年,我國再次加大政策實施力度,自去年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后,再明確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也由75%提高到100%,并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目前,“廣東強芯”工程正全面實施,全力破解汽車、手機、家電等領域芯片短缺難題。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增值稅留抵退稅、“六稅兩費”減免、延長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稅費等政策密集出臺,也幫助廣大中小微企業輕裝上陣、創新發展。
在佛山,歐神諾陶瓷有限公司廠房內,新投建的5G巖板生產線正在調試,投產后可生產厚度僅3毫米的高端巖板產品。“我們為新的生產線投資了近2億元,資金周轉壓力不小。幸好5000多萬元的留抵退稅款及時到賬,能覆蓋我們近4個月的研發支出,我們也將努力早日研發出更多高附加值產品。”該公司財務負責人韓慶芬說。
在汕頭,光華科技廢舊鋰電池高效綜合利用暨高性能電池材料擴建項目正在建設中。“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今年我們將繼續享受15%的所得稅優惠稅率,預計可減免近1800萬元稅款。這幫助我們堅定信心、加快創新,項目預計年底試產。”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雄說。
作為很多企業成長的“搖籃”,科技企業孵化器也為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今年,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延長,包括對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實行的減免稅政策,都將有效助推創業創新。
在東莞,首個“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已孵化60家科技企業,累計申請發明專利達到257件。“2020年以來,我們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300多萬元,這讓我們能投入更多資金為基地企業提供更優質服務。”基地財務負責人馬力說。
添動能??
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綠色動力”
驅車北上,直抵南嶺,數字化發展給這片山區帶來了新的機遇。今年,“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的數據中心集群就設在這里。
在韶關華韶數據谷,數據中心大樓機房里,3000個機柜閃著點點亮光。中控室里,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每臺機柜的運行參數。
廣東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發力,各項財稅政策加速見效,加快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減稅降費緩解了企業在前期建設的資金壓力,現在數據谷一期項目已投入運營,二期也在加緊開發建設中。未來大數據行業將迎來爆發性增長機遇,我們要搶先布局,努力彎道超車。”廣東華韶數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帥說。
不僅是數字化,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也是企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近日,廣東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開啟了廣東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新階段。
湛江市徐聞縣外羅海面上,一座座潔白的大風車巍然而立、葉片飛轉,為千家萬戶送去清潔電源。“我們前期投入了較高成本,資產負債率偏高,隨著6.76億元退稅款到賬,有力緩解了資金壓力。”廣東粵電曲界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張婷松說。
對低碳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也創造了更大商機。“上半年,我們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135%,預計今年產值將達12億元。”在江門,全球最大立體卷鐵心變壓器生產企業海鴻電氣的研發團隊正加緊開發能耗更低的產品。工程師鄭玲說:“我們不斷探尋新的材料,僅去年在研發上就投入了近3000萬元,其中1900萬元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這鼓勵我們加快為節能減排貢獻自己的力量。”
擴投資??
3970億新增專項債券發行完畢
珠江西岸,黃茅海上,一條橫跨珠海與江門的“跨海巨龍”愈發豐滿。5000多名建設者與繁忙的海上航道日夜為伴,日前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獅山隧道左右線順利貫通,標志著該項重大工程取得階段性進展。
這是廣東利用專項債券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拉動有效投資的縮影。7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要求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
今年,我國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3.65萬億元,廣東靠前安排、加快節奏,截至6月底,全省今年新增專項債券3970億元已全部發行完畢,實際支出進度近七成,使用進度居全國前列。
投向上,廣東把新增專項債券資金全部落實到國家與省部署的重點領域,近八成落實到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對擴大有效投資發揮重要作用。
在這樣強勁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廣東基礎設施投資狀況持續向好發展,其中,鐵路運輸業增長20.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2%。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衛生投資增長46%。
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南海片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點創新平臺。今年,三龍灣南海片區分兩批發行了超過1.4億元專項債券,主要用于支持建設用地綜合改造提升、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等,推動產業園發展。未來,一批批企業總部、科技型企業、產業上下游企業的入駐,將為數字經濟和總部經濟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動力。
此外,廣東還有效發揮專項債券杠桿作用,持續用足用好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政策,加大對重大項目支持力度。其中,安排512.1億元專項債券資金作為重大項目的資本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支持粵東城際鐵路等新建項目迅速開工,繼續支持白云機場三期、深中通道、穗莞深城際軌道等工程加快建設。
廣東還安排411.9億元專項債券用于農林水利建設,同時發揮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引導作用、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支農支小作用,積極探索通過貼息、政策性農業保險、信貸擔保、風險補償資金池等方式支持糧食生產。
據省財政廳消息,為了規范高效使用債券資金,廣東建立了監測預警、項目調整、額度收回“三大機制”。通過信息化手段“一竿子到底”監測資金使用情況,每月通報進度及時預警;綜合采取暫停發行、強制調整等措施,對資金閑置項目進行督促約束;對支出進度慢、使用管理不到位的地市直接扣減額度或調整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