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廣東省統計局發布今年1—7月經濟數據顯示,廣東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經濟運行基本延續恢復態勢。
從主要經濟指標看,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0萬億元,同比增長3.2%;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后轉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
“廣東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制造業充分發揮了穩經濟的壓艙石作用,制造強省基礎更加牢固。其中,汽車等中高端產業成為推動我省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李志堅說。
制造業投資較快增長
1—7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0萬億元,同比增長3.2%。
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4.9%,制造業增長3.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
支柱行業中,汽車零部件供給情況較好,新能源汽車企業產銷兩旺,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4.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4%;高溫天氣帶動用電需求,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1%。
李志堅分析:“我省汽車零部件產業供給情況良好,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體現出汽車制造業的創新能力、研發能力、核心競爭力、產業鏈完整度等都在不斷提升,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產業升級還體現在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分領域看,前7月工業投資增長16.0%,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9.0%;新動能投資持續快速增長,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6.8%,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27.6%。
“廣東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特別是中高端產業投資的持續增長,正在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認為,隨著廣東“工業強省”基礎不斷鞏固和提升,具備世界級競爭力的更多新興產業集群將不斷涌現。
與此同時,1—7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0.3%。值得關注的是,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后轉正,并創今年以來最快增速;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4.2%。
李志堅建議,要進一步發揮好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活力,加快集聚制造業創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進一步統籌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提升產業鏈監測分析的廣度、深度和細化顆粒度,從產業集群、產業鏈、產業鏈點三大維度出發,進行穩鏈、強鏈、補鏈、延鏈,打造更完備、更有韌性的產業鏈;二是發揮好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既要鼓勵掌握關鍵技術“專精特新”企業深耕行業細分領域,也要發揮好“鏈主”企業的頭雁作用,聯動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組建創新聯合體,協同推動技術創新。
消費品市場延續回升態勢
在疫情背景下,廣東消費正在持續復蘇。
1—7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
其中,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0.6%,鄉村消費品增長7.7%。
此外,升級類消費增長加快,金銀珠寶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通訊器材類分別增長8.6%、4.1%、8.8%。線上消費持續支撐消費市場平穩發展,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14.9%。餐飲收入下降3.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2個百分點。
穩定的物價也為消費提供較好的市場環境。7月,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9%,漲幅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5.8%,非食品價格上漲2.3%。1—7月,CPI同比上漲2.2%。7月,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2.9%,環比下降0.7%。
謝來風認為,在新發展格局下,內需的增長空間仍然較大。“除了出臺精準有效的消費刺激政策,更重要的是在擴大就業和增加收入方面發力,持續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水平。”
對外貿易方面,1—7月,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4.60萬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增長6.9%,進口下降4.5%。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6.0%,占進出口總額比重54.4%,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
產業與貿易的復蘇,也帶動交通運輸降幅收窄。
1—7月,全省貨運量同比下降9.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1個百分點。其中,鐵路、水路完成周轉量分別增長1.4%、0.3%。港口生產有所恢復,港口貨物吞吐量下降5.5%,集裝箱吞吐量下降0.7%,降幅均收窄0.7個百分點。全省客運量、旅客周轉量的降幅分別比上半年收窄2.9個、3.9個百分點。
謝來風說,通過助企紓困、暢通物流運輸、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廣東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得到有效保障,為各行業恢復增長和推動經濟循環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