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東海島石化產業園區,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首套裝置正式投產,另一套生產熱塑性聚氨酯(TPU)的裝置將于2023年投入運營。到2030年,巴斯夫將投資高達百億歐元建造該基地。
在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全面加快建設,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PTA項目已完成基建工程,中海油產品結構優化質量升級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在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80萬噸/年苯乙烯裝置四聯換熱器投入調試安裝,項目建設已全面進入收尾階段。
隨著一個個重大石化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廣東逐步形成了從上游煉油、乙烯生產到下游合成材料、橡膠加工、精細化工的產業體系,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在沿海經濟帶加速崛起。
總投資約百億歐元??
將成為巴斯夫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作為中國重化工領域的首個外商獨資項目,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投資總額約100億歐元,由巴斯夫公司獨立建設運營。該項目整合的價值鏈會連接從基礎化學品到消費品的上下游生產裝置,為消費品和交通等增長型行業提供支持。建成后,該基地將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僅次于德國路德維希港和比利時安特衛普基地。
具體而言,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包括年產100萬噸乙烯的蒸汽裂解裝置和40余套中下游裝置,主要集中于石油冶煉副產品、化工產品、化工副產品等中下游行業,重點生產巴斯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符合華南市場需求的工程塑料、精細化工產品等。
其中,首套裝置將生產工程塑料及熱塑性聚氨酯,將滿足華南地區及整個亞洲市場多個增長行業的客戶需求。下一階段,巴斯夫將集中建設一體化基地的核心:一套蒸汽裂解裝置及多個生產包括石油化學品、中間體等在內的下游裝置。
至2030年,巴斯夫將投資上達100億歐元建設湛江一體化基地,將為華南地區的本地及跨國制造商提供面向汽車、建筑、高鐵、電子電氣、食品包裝、家庭和個人護理、航空航天和制藥等行業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巴斯夫(廣東)一體化項目推進之高效、進展之順利,在國內乃至全球重大石化基地建設中都是領先的,充分印證廣東既擁有良好的開放合作氛圍,又擁有吸引國際投資的營商環境。
回顧項目的推進歷程,處處可見“廣東速度”。
2018年7月,巴斯夫與廣東省政府簽署第一份一體化基地諒解備忘錄;2019年1月,雙方簽署框架協議,進一步明確巴斯夫在廣東建立智慧一體化基地的規劃細節;2019年11月,巴斯夫廣東新型一體化生產基地項目在湛江啟動;2020年5月30日,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首套裝置正式打樁開建。
在巴斯夫中國新型一體化基地全球高級副總裁、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漢平看來,“從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到首套裝置的開建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這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門和當地社區的大力支持,以及巴斯夫團隊及合作伙伴的持續努力”。
高品質化工產品??
為制造業質量提升添動力
石化產業是廣東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資金、技術、人才密集,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鏈條長,在全省工業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落戶的湛江,石化產業的作用正在顯現。
湛江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約為506億元,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煤炭及其燃料加工業增加值分別為120億元和171億元,約占同期規上工業增加值的五分之三。同期,該市化學原料及化學制造業增加值逆勢而上,實現同比增長13.4%。
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推動湛江東海島石化基地加快打造世界級綠色化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地,進一步優化廣東石化園區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鏈向中下游延伸,促進產業結構由“啞鈴型”向“協調型”發展。
“巴斯夫這一項目用4年時間就實現從簽約到首套裝置投產,體現廣東在沿海經濟帶推動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力度大、成效好。”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表示,在石化產業中,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處于“鏈主”和龍頭地位,其首套裝置建成投產可以帶動更多下游生產和配套企業加快投產,推動湛江在內的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形成產業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
“十三五”以來,廣東石化產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已形成了從上游原油開采、煉油、乙烯生產到下游合成材料、精細化工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沿海石化產業經濟帶基本成型,成為我國重要的石化基地之一。
2021年,全省7000多家規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業實現營收1.81萬億元,占全省工業比重10.7%,實現利潤1446.18億元,占全省工業經濟的13.2%,居全國前三位。
從區域布局看,包括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所在的湛江石化基地在內,廣東五大石化基地全部布局在沿海,其中三個位于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一帶、兩翼、五基地、多園區協同發展”的特色石化產業布局正在加快形成。今年以來,上述石化基地建設都在穩步推進。
在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80萬噸/年苯乙烯裝置的四聯換熱器投入調試安裝,該項目建設已全面進入收尾階段。
在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全面加快建設,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PTA項目已完成基建工程,中海油產品結構優化質量升級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這些都與廣東推動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整體安排密不可分。”毛艷華認為,沿海經濟帶側重臨港產業布局,在重化工業發展上有著顯著區位優勢,這為綠色化工、綠色鋼鐵等產業發展提供機遇。
近年來,廣東不斷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促進產業高級化,加上消費市場在疫情下的復蘇發展,都為供給質量的提升帶來更多需求。
“巴斯夫項目主要產品聚焦于中高端的中間品和下游化學品,這些也正是廣東其他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基礎,有了一流的化工和材料產業,可以有力推動廣東制造業體系整體的高品質發展。”毛艷華表示。
毛艷華建議,展望未來,廣東應該繼續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加快補齊短板,一方面加大對巴斯夫這樣全球石化巨頭的高水準產業項目引進力度,一方面不斷加快自主創新,培養更多龍頭企業,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與沿海經濟帶的重工業發展結合起來,鞏固提升廣東產業鏈的韌性和效率。
在粵投資版圖不斷擴大??
彰顯廣東經濟韌性和活力
根據巴斯夫官網披露,作為我國化工領域重要的外商投資企業,巴斯夫迄今在大中華區投資超過80億歐元(與合作伙伴共同投資逾110億歐元),建立了具有競爭力的本土生產、市場營銷、銷售、技術服務和創新網絡。此次在湛江投資的一體化基地項目,總投資額約百億歐元,從絕對值看幾乎與此前巴斯夫在華投資總額相當。
梳理發現,巴斯夫在廣東的投資始于1998年。彼時,巴斯夫全資生產企業——巴斯夫聚氨酯(中國)有限公司在廣州南沙成立,產品應用于高鐵、汽車、共享單車、建筑、家電、家具、鞋類材料等各行業。
此后,巴斯夫造紙化學品(惠州)有限公司、茂名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巴斯夫涂料(廣東)有限公司相繼在惠州、茂名和江門成立,投資布局涉及化工上下游多個產業環節。
近年來,巴斯夫在粵市場業務發展迅速,涉及汽車、電子電器、涂料、油墨、橡膠、塑料、造紙、玩具、醫藥、個人護理和家庭清潔等眾多用戶行業。
巴斯夫20多年來在粵布局逐步深入、投資版圖不斷擴大,不僅展現了其對廣東經濟發展前景持有穩定的預期,更是廣東經濟韌性、活力和潛力的生動寫照。
當前,廣東正深入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持續推進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對外開放。
今年以來,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加大對廣東高科技項目的投資:美國霍尼韋爾與東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在茂名打造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基地;荷蘭飛利浦宣布在深圳落成其國內第三座創新中心,瑞士ABB電動交通中國總部正式入駐深圳南山區;韓國現代汽車集團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系統產銷基地,即將于今年底在廣州開發區竣工投產……
在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王磊看來,廣東營商環境優質,生物醫藥產業基礎扎實,具有非常好的研發環境和氛圍,也擁有豐富的大學和醫學機構資源,對醫藥研發創新企業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廣東的省會城市廣州以活力和吸引力著稱,是我們藍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在廣州投資的中國第四個研發中心已于今年3月份破土動工,將對我們的發展至關重要。”德國采埃孚集團董事、候任董事長兼候任CEO柯皓哲說。
廣東省工信廳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全省工業投資在去年同期增速22.8%的基礎上,實現增長16%,連續1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與此同時,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全省先進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7.9%,占工業投資比重由2021年的46.3%提高到50.3%;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6.8%,占工業投資比重由2021年的24.4%提高到28.1%。
“要利用好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機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這對吸引優質外資企業和項目至關重要。”毛艷華表示,外商投資項目特別是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這樣的高水平產業項目需要相應的中高端人才支撐,廣東應結合產業發展需求不斷提升人才發展環境,同時加強上下游產業配套,注重整體統籌和系統推進,在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方面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
數讀
2022年前7月,全省工業投資在去年同期增速22.8%的基礎上,實現增長16%,連續1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全省先進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7.9%,占工業投資比重由2021年的46.3%提高到50.3%,半年時間提高4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6.8%,占工業投資比重由2021年的24.4%提高到28.1%,半年時間提高3.7個百分點。
2022年前7月,廣東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346.2億元、同比增長17%,在全省實際使用外資總額占比達32.4%。其中,以研發設計、信息服務為主的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7.7%;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15.4%。全省到資金額1億美元(含)以上的外資大項目33個,實際利用外資91.4億美元,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的54.9%,外資大項目數量和實到外資金額位居全國前列。
2021年,全省7000多家規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業實現營收1.81萬億元,占全省工業比重10.7%,實現利潤1446.18億元,占全省工業經濟的13.2%,居全國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