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部門動態

廣東率先落地“新八級工”制度 全面激發技能人才創新活力

時間 : 2023-08-29 10:26:27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從第一顆衛星、第一代潛艇到第一枚導彈、第一顆原子彈,從衛星發射、北斗導航到“嫦娥”探月、“祝融”探火……一個個重大工程、一件件國之重器,浸潤著無數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心血和汗水。

  如何評價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職業技能等級是重要的“指揮棒”。

  上世紀50年代,我國根據工資等級體系建立“八級工”制度,到了80年代又調整為“五級工”制度,以適應產業升級變化和人才發展需要。

  2022年3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將技能人才的職業技能等級定為八級——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打通了新時代技能人才的“升級之路”,鍛造不同崗位上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作為經濟大省、制造大省、用工大省,廣東在省級層面率先落地實施“新八級工”制度,去年評出了首批142名特級技師,今年還有望評出首批首席技師,挺起“制造業當家”的技能人才脊梁。

  打破“天花板” 

  29年前,張悅球從技校畢業,來到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工作。一開始,連上船都怕,但他知足常樂:“有份穩定工作,端好飯碗就不錯了。”

  干活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這個年輕人很快得到認可。老師傅們發現,張悅球好學上進,下班后不休息,喜歡躲在車間鉆研電氣原理圖,都很樂意教他。

  “學歷低,就自己學。年輕人,只要肯干肯學,一定不會差。”張悅球雷打不動,每天堅持學習電氣類專業知識一小時,看書讀報一小時,還不斷求學深造,拿下了大專、本科學歷,職業技能等級也不斷晉升。

  對中專生王建濤來說,他的“升級”之路走得更遠。

  18歲的王建濤來到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工作。那時,大亞灣核電站約1200名員工,中專以下學歷僅有一成,他深知學歷是自己最大的“短板”。

  “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學、繼續考。”購買專業書籍、上網找公開課、參與英語培訓,學高等數學、電機學、電磁學……王建濤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

  苦心人,天不負,王建濤技能水平很快提升。他帶領團隊實現了自主維修的目標,還考入華南理工大學,取得大專文憑;考入中南大學,拿到本科學歷;又考上了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隨著技能日益精進,他還受邀到美國參加學術會議,用流利英語向全球200多名專家,展示了核電發電機檢修的“中國經驗”。

  學歷一路升級,但在職業技能等級評定上,張悅球、王建濤都觸到了“天花板”。

  9年前,王建濤評上了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屬于正高級職稱,一年后又獲評高級技師。這已是當時我國職業技能等級評定的最高級,但在職稱上只相當于副高級。職業技能等級和職稱評定的“錯位”,折射出了技能人才在職業發展晉升道路上空間的局限。

  我國最早推行的“八級工”制度,與薪酬、待遇進行了一一對應,催生了一代代技能高超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時間來到上世紀80年代,“八級工”簡化為初、中、高三級,后又增加確立了技師、高級技師兩級技術職務,調整為“五級工”。

  進入新時代,國內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制造業轉型升級呼喚更多的技能人才,但張悅球、王建濤們的發展晉升遇到了“天花板”“隱形門”問題。產業一線呼吁出臺和落地“新八級工”制度,因為這體現了對高超技能的追求和對勞動價值的尊重。

  2022年3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將原有的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從五級延伸為八級,向上增加特級技師、首席技師,向下增設學徒工——形成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構成的“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序列。

  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調整變化,打破了職業發展的“天花板”,也突顯了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才發展迫切需要。廣東率先推動“新八級工”政策落地,22家企業的142人獲評廣東首批特級技師,其中就有王建濤、張悅球。

  “我們部門約260人,部門經理只有一個,但專家級工程師可以有七八個,待遇相當于部門經理。如此一來,大家不用去擠領導崗位這個‘獨木橋’了,可以更專心地鉆研技術。”王建濤說,“新八級工”制度在企業落地,讓技術工人更有盼頭了。

   突圍“卡脖子” 

  “啪!”禮花炸響,彩帶漫天飛舞。廣州長洲島上的一處船塢里,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緩緩打開船閘,一艘5000噸級船舶滑進珠江。

  張悅球帶領電工班組登船,進行系泊試驗,調試技術指標。電氣系統是控制整艘船運作的“神經網絡”,而這艘船鋪設了370千米的電纜,連接大大小小的電氣設備8500個和平臺項目系統150個,仿若人類錯綜復雜的神經系統。

  測試船舶的主電路,需要把電線全部拆下來,一根一根地測,但船舶內光線昏暗,空間狹小,接回去時很容易出錯。張悅球摸索出了一套“低阻測量法”,測試時不需要拆線,而且準確率達到100%。3個人要干4天的活,如今兩個人干半天就能完成。這一方法節省了大量時間和人力,被推廣到全廠。

  “越干越有經驗,就越能發現問題。”張悅球已經造了200多艘大大小小的船舶,也擁有了13項發明創造,解決了不少產業一線難題。

  技能人才是支撐廣東制造、廣東創造的重要力量。目前,廣東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934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7萬人,占比34%。在重大技術難題上,許多技能人才紛紛突破國外“卡脖子”問題,堅定走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

  扎根電線電纜制造20多年的李楷東,憑借著高超技能、精湛技藝,成為廣州南洋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同事眼中的“創新達人”。

  李楷東記憶猶新,8年前,長沙地鐵3號線電纜采購招標,雖然是一個“大單”,卻幾乎沒有廠家敢接,因為要求電纜偏心率≤5%。

  電纜偏心率是電纜中心軸與電纜絕緣層中心軸之間的距離差,直接影響了電纜的性能和使用壽命。偏心率≤5%,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時最好的技術也只能做到≤6%,而國家標準是≤15%。

  李楷東暗下決心,全力攻克技術難關,全身心都撲到研發上,“睡覺都夢到電纜”。他改進金屬導體的拉絲工藝,讓每一根線的伸長力和機械性能保持一致,確保導體外徑均勻不會卡模;“移植”了高壓電纜的液氮冷卻結殼技術,保證膠體絕緣層迅速定型……最終,樣品送檢結果全部合格,且偏心率≤4%。

  “這項技術至今仍屬行業領先。”李楷東說,該型號的電纜為企業帶來了上億元的產值增量。

  如今,以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對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建濤感受尤為深刻。每隔5年,核電站的發電機都要進行一次解體大修,其中風險最大的步驟就是抽轉子。轉子是發電機中的旋轉部件,通過與定子的電磁場相互作用,產生感應電流。抽轉子時,幾十個人要圍著直徑兩米,重達200多噸的轉子連續奮戰一二十個小時。停機一天,就會損失2500多萬度電。

  王建濤了解到,國外有廠家研發了一種小型機器人,可以免去抽轉子的步驟。但對方卻提出了苛刻的條件:無論合作與否,開展可行性評估即收50萬元,且設備只租不賣。他暗下決心,要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檢修設備。

  時間回到2018年,檢修機器人的研發立項啟動,經歷5年攻關,3次迭代,一款磁吸式多功能機器人研發成功。這一小型機器人只有38毫米厚、A4紙大小,可以替代人工從定子和轉子之間的環形氣隙,爬進發電機內部狹小縫隙,根據指令輸出實時畫面和數據,開展自動化檢修。

  “既有扎實理論基礎又有豐富一線經驗的技術工人,能設計出推動行業進步的新工具新方法,可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持續地改變人們生活、推動國家經濟進步。”王建濤對自己技術工人的身份十分自豪。

  “新八級工”制度落地生根,更多技能人才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大膽創新,爭取在技術攻關、發明創造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釋放新活力

  在廣東首批特級技師名單上,既有來自中石化、中廣核、廣東電網這樣大型國企的技術人才,也有南洋電纜、長虹電子這類民營企業的技術骨干;既有電工、鉗工、焊工等傳統技工崗位,也有中西面點師、鋼琴調律師等讓人耳目一新的技術崗位。

  “他們個個都是行業領域內的技術技能高手,職業技能水平高、業績貢獻突出,在全省高技能人才隊伍中具有較強示范引領作用。”廣東省職業技能服務指導中心主任葉磊說。

  要想讓高水平技能人才涌現,單是構建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還遠遠不夠,關鍵是讓技能人才有獲得感。“新八級工”制度,為高層次技能人才創造了充分的發展空間,為他們留在技術崗位吃下“定心丸”——

  企業應為特級技師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工作平臺,為其開展技術技能革新、工藝流程改進、解決重大技術難題等提供條件,充分發揮其在技術攻關、發明創造以及帶徒傳技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起與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相匹配的崗位績效工資制,促進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廣東明確,特級技師可比照本企業正高級職稱人員享受相關待遇……

  “在‘新八級工’的評聘中,最關鍵的就是將職業等級和薪酬待遇掛鉤,收入分配向關鍵崗位、核心骨干人才及生產一線技能人才傾斜。”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說,公司針對技能人員設置技能津貼,提升他們的獲得感。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許玲則認為,“新八級工”制度出臺,有助于優化人才結構、提升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技能水平,是充分釋放新時期技能人才活力的關鍵一招。

  今年8月,廣東啟動了2023年度特級技師、首席技師的評聘工作,將有望評出首批首席技師。這對高級技能人才來說,“升級”的動力更足了。

  “技能讓就業更充分、人生更體面、生活更美好、社會更健全。”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杜敏琪表示,廣東人社部門將一如既往地鼓勵、支持、推動企業自主開展職業技能認定,全面激發技能人才活力,發揮高層次技能人才在“制造業當家”中的頂梁柱作用,在人口高質量發展中的先鋒引領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實干帶頭作用。

  技能人才更是關系到企業的發展和未來。“新八級工”制度落地之后,產業一線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原來很多人覺得制造業門檻低,不那么高大上。”李楷東敏銳觀察到,通過“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評定后,身邊的年輕人多起來了,也有更多年輕人愿意留在技術崗位上了。

  未來,廣東技能人才就像承重梁或者頂梁柱一樣,有力支撐起“制造業當家”、制造業強省建設的整棟大樓。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