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廣東省林業局消息,《廣東省省級以上公益林結合森林質量分類差異化補償方案》正式印發,今年我省支持省級以上公益林效益補償的省級以上財政資金將超過31億元,創歷史新高。省級以上公益林平均補償標準提高至47元/畝,補償標準連續17年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要求,今年廣東創新實施公益林激勵補償新機制,對森林質量高、林相好的區域給予4元/畝的激勵,旨在進一步調動全社會保護和建設高質高效公益林的積極性,優化林分結構,持續改善林相,提升森林質量,加快實現綠水青山高顏值和金山銀山高價值,全面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生態支撐。
平均補償標準提高至47元/畝
據了解,廣東省省級以上公益林補償標準由1999年2.5元/畝增加到今年的平均47元/畝。從2008年起,廣東省連續17年提高補償標準,省級公益林效益補償標準和省級財政資金安排額度位于全國首位,大力保障全省6600多萬畝省級以上公益林效益補償工作有序開展。
2018年,廣東率先實施公益林分區域差異化補償,將公益林差異化補償政策從按縣域向按生態區位進行差異化補償轉變,依據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將省級以上公益林分為特殊區域和一般區域進行補償,進一步實現生態補償的公平、合理,促進公益林體系建設健康可持續發展。
今年,廣東在分區域差異化補償基礎上,聚焦優化公益林補償制度,創新公益林差異補償、獎懲激勵等機制。一方面,對森林質量高、林相好的區域安排額外的激勵性補償,補償標準較基礎性補償標準高4元/畝。目前,省級以上公益林一般區域基礎性補償標準為39元/畝、獲得激勵性的補償標準為43元/畝,特殊區域基礎性補償標準為52元/畝、獲得激勵性的補償標準為56元/畝。另一方面,根據上一年度公益林管護成效評價結果,對排名前30的縣(市、區)級林業部門給予資金獎勵,并對排名倒數20縣(市、區)按50%的比例扣減當年度縣級林業部門管理經費。同時,安排部分資金對公益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效顯著的村集體等給予定額激勵補償,促進森林生態、經濟效益雙提升。
進一步加大紅樹林保護力度
廣東省紅樹林面積約1.1萬公頃,居全國首位。為了進一步加大紅樹林保護力度,今年的《廣東省省級以上公益林結合森林質量分類差異化補償方案》中,將省級以上公益林中的紅樹林全部列入特殊區域,并給予激勵性補償,補償標準達56元/畝。
近年來,廣東省森林質量逐步提升,公益林中森林質量較好的一二類林率提高到86.9%,比商品林高12個百分點。全省森林中,面積占比42%的公益林,貢獻了全省森林蓄積量的54%,生態供給、調節、服務、支持功能進一步增強,公益林區森林資源、野生動物資源呈現穩定增長態勢。
下一步,廣東省林業局將深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進一步合理優化公益林布局,科學核定天然林,提高森林質量,將公益林和天然林建設成為物種豐富、功能穩定的南亞熱帶特色近自然地帶性森林群落。并積極爭取省財政支持,建立公益林補償標準適時調整機制,進一步加強我省生態惠民利民力度,提高林農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