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專家走進茂名市電白區中醫院,調研??平ㄔO、人才培養等情況。自今年7月電白區中醫院正式掛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粵西醫院以來,雙方合作愈加緊密,更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了基層。
當前,廣東正以頭號力度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奮力開創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在衛生健康領域,廣東多措并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劉利群介紹,目前全省市域內、縣域內住院率分別保持在95%、85%左右,基本實現醫療衛生“縣強、鎮活、村穩”,人民群眾頭痛腦熱在鎮村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讓群眾在家門口更有“醫”靠。
提升縣域龍頭醫院服務能力
最近一年多,58歲的李阿姨經常出現雙下肢麻痹、乏力的情況。不久前,她在肇慶市廣寧縣人民醫院被確診為胸椎椎管內腫瘤。
“入院前我已經沒辦法正常行走,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大概率會癱瘓?!崩畎⒁讨两袢愿械胶笈隆?/p>
起初,一家人本想去廣州大型三甲醫院治療。得知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組團式”幫扶下,廣寧縣人民醫院實力得到很大提升,已經開展過這類手術,一番考慮后,李阿姨決定留在廣寧接受手術。最終,手術成功進行,李阿姨術后一周便順利出院。
作為縣級龍頭醫院,近年來,廣寧縣人民醫院借外力、修內功,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三四級手術占比逐漸提高,獲得“中國基層胸痛中心”、國家級“綜合防治卒中中心”雙國家級認證。
劉利群介紹,為破解群眾就近看病難題,廣東通過實施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三甲醫院“組團式”幫扶縣級醫院等舉措,不斷提升縣級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經過持續努力,一批縣域龍頭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幫扶下,惠州市惠東縣婦幼保健院開設惠東縣首家PICU(兒童重癥監護室),獲評首批國家婚前保健特色??平ㄔO單位,為惠州市首個“國字號”婦幼保健特色???;
汕尾市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以建設省級、市級臨床重點專科為抓手,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病床使用率從最低的43%提升到最高85%,獲批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
被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托管幫扶3年來,肇慶四會市人民醫院門診量、住院量均實現快速增長,通過三級綜合醫院評定、省級防治卒中中心現場評審及國家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PCCM)規范化認證。
縣域“龍頭”舞起來,激活基層發展動能。目前,全省縣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符合率排名全國第一,雙向轉診人次排名全國第一,市域、縣域內住院率保持在95%、85%左右。
醫共體把優質資源“聯”起來
今年8月,河源市連平縣隆街鎮居民賴阿伯在家暈倒,被送到隆街中心衛生院。入院時,接診醫生通過連平縣醫共體互聯互通的信息系統了解到,賴阿伯患肺腫瘤在縣人民醫院治療過,于是連線縣人民醫院醫生進行“云端”會診。在上級醫院指導下,賴阿伯在衛生院住院治療兩個星期后,癥狀緩解出院。遠程會診,讓老百姓不出鎮就能解決難題。
在河源,今年9月,廣東省人民醫院與連平縣人民政府簽訂框架協議,建立“五級”(省—市—縣—鎮—村)聯動醫療幫扶項目,進一步形成高效聯動的幫扶協作網絡。
“以省醫牽頭,五級醫療機構聯動成一個整體,幫扶舉措更加具體、目標更加明確,效果也更顯著?!睆V東省人民醫院河源醫院院長、主任醫師何鵬程說。
基層醫療機構是守護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受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偏弱等影響,以往,不少群眾經常是“小病縣里檢查,大病去大醫院”。
5年前,廣東全面鋪開縣域醫共體建設,以縣級“龍頭醫院”為總院,轄區內的鄉鎮衛生院為“分院”,統一掛牌,由縣級醫院帶動鄉鎮醫院發展,同時暢通轉診救治通道。
“廣東組織省、市高水平醫院,采取‘組團式’‘結對子’‘緊密型’‘一對一’等方式,實現縣級公立醫院全覆蓋幫扶。同時創新機制,推動各縣(市、區)落實‘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人員‘縣招縣管鎮用’等政策,激發基層醫療機構內生動力。”劉利群說。
經過持續建設,廣東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全省達到緊密型標準的縣域醫共體占比98.46%。
在陽江市陽西縣,有著60多年歷史的儒洞鎮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為陽西總醫院第二人民醫院,螺旋CT、四維彩超、電子胃腸鏡等先進設備一應俱全;
在清遠連州市,星子鎮中心衛生院沉寂10年的手術室再次亮起無影燈,由連州市醫療總院人民醫院外科專家團隊主刀、星子鎮分院醫生協同,為患者完成左側乳腺腫物微創旋切術。
優質醫療資源真“沉”下去,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才能有效“聯”起來。依托縣級龍頭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站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同步提升。目前,全省已有1265間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標服務能力基本標準。
夯實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家底”
退休后,64歲的郝文從安徽來到河源市東源縣第二人民醫院,開啟了事業“又一春”。作為衛生首席專家,坐診看病之余,郝文經常開展臨床帶教、病例指導、中醫講座等課程,給年輕醫生傳授中醫臨床經驗。
“想要成為一名成熟的中醫,至少需要10年時間,醫院中醫康復科的醫生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帶領年輕團隊成長是我來這里的主要目標?!焙挛恼f。
去年,廣東啟動新一輪“百名衛生首席專家下基層”項目,面向全國選聘100名經驗豐富的退休醫生,擔任首席專家,在全省47家中心衛生院全職工作,建設1個特色???,開展1項以上新技術、新業務。
與郝文一樣,一批首席專家奔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發揮技術優勢,帶動優質資源下沉,助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引不進、留不住、用不好人才,是長期困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難題。廣東從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推動醫療衛生人才下沉、優化職稱評聘、加大鄉村醫生保障力度等方面,補齊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短板”。
去年全年,廣東派遣1025名專業人才“組團式”緊密型幫扶113家縣級醫院,全省81個縣域醫共體下派480個團隊2547名醫生開展縣域醫共體內分片區組團式幫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今年,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制定的落實“百千萬工程”的“施工圖”提出,實施“萬名醫師下鄉”工程,落實100名衛生首席專家、2000名執業醫師服務基層,預計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訂單定向招錄培養2000名以上本科、??漆t學生。一批批醫學人才下沉基層,夯實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家底”。
【一線案例】
肇慶懷集建設“1+19+N”縣域醫共體
檢驗結果互認共享 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日前,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公布《全省基層推進“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肇慶市懷集縣抓緊抓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上榜“民生領域改革”典型案例。
針對就醫這件民生大事,近年來,懷集縣推動建設以懷集縣人民醫院為總醫院、全縣19個鄉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分院、村(居)委會衛生站為成員單位的“1+19+N”縣域醫共體,推行“總院+分院”“專科+全科”“全縣域運作、上下貫通”的一體化服務模式。
數據顯示,2023年,懷集就診群眾上轉人次同比增長144%,下轉人次同比增長303%,縣域內住院率達90.2%,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的目標。
懷集縣還投入近2000萬元,建設懷集縣人民醫院醫共體信息化平臺,解決基層分院檢查難、診斷難等問題。“分院完成拍片,把圖像上傳影像診斷系統,總院醫生幫助完成診斷,為患者提供快捷、高效、智能的診療服務。”懷集縣人民醫院遠程影像診斷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醫共體總院與分院以及各分院之間,都實現了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讓患者享受鎮級收費標準、縣級診療服務,實現首診在基層,大大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治病救人,關鍵在人才。懷集縣實施“縣管鎮聘村用”改革,推動人才雙向交流,提升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人才隊伍水平。同時,實施“萬名醫師下鄉工程”,統籌縣級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組團式”幫扶、“接力式”支醫服務,全覆蓋至縣鎮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口集中行政村衛生站,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