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推進“放管服”的有關部署,省質監局積極督促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通過加強政策法規制度建設、開展隨機抽查試點、強化抽查結果運用等方式,進一步規范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取得成效。
一、積極推進政策法規制度建設
印發《廣東省質監局關于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工作的通知》(粵質監函〔2016〕596號),明確在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監管執法事項中逐步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要求今年底前制定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和監管工作細則,確定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出臺《廣東省質監局關于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意見》,對大力推廣隨機抽查機制、完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提出要求。印發《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制度改革方案》,將運用隨機抽查機制作為創新工業產品生產許可適中事后監管的方式。在修訂《廣東省產品質量監督條例》中,推動明確在產品質量監督領域推廣“雙隨機、一公開”,規定組織監督抽查的部門應當建立隨機抽查機制,根據年度監督抽查計劃制定隨機抽查機制落實方案,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監督抽查人員。在起草《廣東省食品相關產品生產加工監督管理辦法》的過程中,明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建立隨機抽取抽查對象、隨機選派抽查人員的雙隨機抽查機制,建立健全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及抽查人員名錄庫,通過搖號等方式,隨機確定抽查對象和人員。
二、積極推廣隨機抽查
一是在產品監督和計量監督抽查工作中試行隨機抽查。運用隨機抽查理念,緊緊圍繞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以及消費者、有關組織反映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公開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科學編制《2016年廣東省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計劃產品目錄》并向社會公布。在抽查工作中建立“雙隨機”工作機制,隨機抽取企業和樣品、隨機指派抽樣人員,確保監督檢查公開公平。二是創新電子商務產品隨機抽查。聯合廣東電視臺、騰訊大粵網開展“我參與電商產品質量提升體驗”活動,召集網友參與抽查產品目錄選擇,通過微信等新媒體向網民公開征集監督抽查目錄,召集網友成為志愿監督員參與監督抽查,組織網友參與“神秘購樣”,按照既定的產品目錄隨機選擇電商平臺隨機買樣。該項活動吸引了321萬多人次參與電商產品抽檢意見征集,選定了箱包等17類電商產品作為重點監督產品。監督抽查結果在“雙十一”前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方式向社會公布。三是開展行政許可證后隨機監督抽查。積極開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核發后的監督檢查。組織各地市質監部門對全省77家鋼鐵企業(含冷軋鋼筋企業)、170家水泥企業、9家防水卷材生產企業、98家次化肥企業開展發證后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確保企業持續保持生產合格產品生產條件。同時,組織開展計量技術機構、機動車安檢機構以及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獲證企業專項監督檢查,按照“雙隨機”原則,在158家計量技術機構中隨機抽取5家,398家機動車安檢機構中隨機抽取6家,480家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獲證企業中隨機抽取6家作為監督檢查對象,在省計量院100多名專家中隨機選派檢查組成員,保證了監督抽查的公平公正。
三、加強隨機抽查結果運用
加強隨機抽查后續處理工作,印發《廣東省質監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的通知》,對國抽、省抽單一產品抽查批次數量大于10批次、不合格產品發現率超過30%的地市發出質量警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實施整治提升。共對13個地市的32種產品發出質量警示49次;對國抽、省抽不合格產品發現率在40%以上,或被質量警示后整治效果不明顯、產品質量問題仍然嚴重的4個區域,提請省打假辦列為省打假重點區域。各項監督抽查結果均通過官網、微信以及各類媒體向社會公開,今年以來共在省局網站曝光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54家、逾期不改正企業82家。
四、開展企業信息普查建檔工作
注重“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信用監管聯動,將隨機抽查工作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結合,印發《廣東省質監局關于組織對工業產品生產企業開展專項調查的通知》,部署全省質量監督部門對轄區內所有工業產品生產企業開展質量保障能力調查和質量安全狀況調查,全面摸清轄區內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底數、企業規模、企業分布、企業執行標準、產品檢驗企業獲證以及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等情況,目前,已完成我省40000多家企業的14萬余條企業質量信用信息建檔工作。
下一步省質監局將績效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的有關部署要求,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工作,進一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不斷提升監管的公正性、規范性、簡約性。一是加快制度法規制修訂工作,進一步固化“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要求。二是加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推動“雙隨機”抽查科學高效開展。